李文軍說先研究動力分配裝置。
然後汽車研究所豪情萬丈做出了第一版,安裝到了一個隻有輪子的縮小版底盤上,用電池作動力來源,遙控方向。
剛從標書編寫組回來的董慶軍他們又找到了新樂子,那就是每天蹲在試車場上看那個底座試跑。
跑幾步,後輪就會翹起來一下,然後往前翻,眼看要翻倒,又落回去,如此反複。
董慶軍他們笑出鵝叫聲。
他們都看出問題出在哪裡。明顯是動力分配裝置把能量分配的不夠均衡,後橋比前橋多,導致後輪比前輪跑得快。
然後韓偉俊然又去做動力分配裝置了。
折騰了一個星期,又弄出來第二版。
韓偉俊很有信心。
因為他們用儀器檢測過,動力分配得很均勻。
然後大家都興奮地圍著看。
啟動後,這四個輪子雖然都在跑,可是它們各有各的主意,跑起來姿勢特彆奇怪,不走直線也就罷了,也不是走s形,而是到處亂竄。
遙控方向壓根起不到作用。
像什麼呢……
啊,對了,像一隻四隻腳掌上被粘上了透明膠的貓,炸了毛,跑得慌慌張張,毫無章法。
董慶軍他們笑出鵝叫聲,指著那個底盤對韓偉俊說:“誒,廠長彆限製人家啊。這個車,要是沒有中間那個軸,能站起來跑成順拐,你信不信。”
韓偉俊哭笑不得:逆徒!他明明也是汽車廠的一員,怎麼還幸災樂禍。
這個問題,韓偉俊一直歸咎於動力分配裝置沒做好,所以前後橋得到的能量不一樣。
看見外麵下起了雨,大家立刻把東西收了起來,進去裡麵了。
就算做得不好,可是這一版也做了好幾個月,所以大家也把它當寶貝一樣。
更彆說這裡還是雷擊區。
然後幾個人湊在一起討論。
“能不能搞個智能測速裝置。比如後輪快了就把傳給後輪的能量減少一點。”
“可是路麵狀況是隨時變化的。有可能左後輪跟右後輪的路徑都不同。比如左後輪碾過一塊石頭,那走的路徑就比左前輪多了十公分,慢了一點點,然後左前輪拖著左後輪走,所以才好像打滑一樣。可是說不定等下右後輪又過坑呢。所以沒法及時調節能量分配。隻能前後各百分之五十。”
“這個也是啊。如果隻是前輪驅動和後輪驅動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本來就隻有兩個動力輪。”
有人忽然嘀咕了一句:“誒?試驗車哪裡去了?”
然後就聽見外麵傳來似有若無的笑聲。
“往山上走。”
“對對,彆往河裡,不然電池要報廢了。衝跑了撈不回來。”
大家交換了個驚恐的眼神,衝了出去。
隻見董慶軍和小杜、小黃把那個車架開著在雨裡爬亂石坡。
他們自己站在那凸出的岩石上,杵著像避雷針一樣,也不怕被雷劈。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