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慶軍去集成電路那邊打了一陣雞血,就回來換了個重量一噸以上的無人潛水器重新安裝相控陣雷達測試。
重新調整重心,動態平衡,測試浮力沒有問題,再次下水。
這一次倒是能水平正常航行,但是勘測到的東西,完全看不出來是什麼。
嗯.......
還真的跟李文軍說的一樣。
看來前麵已經有人走過這條彎路了。
董慶軍徹底服了,又開始了瘋狂查資料的階段。最後總結出來幾種比較有可能得到成果的途徑。
第一,用藍綠光。
因為當初做水下攝像頭的時候,就知道水下隻有藍綠光在水下環境中極強的穿透能力,吸收衰減係數最小。
如果碰到物體再反射回來,不就跟雷達用電磁波探測物體是一樣的麼。
第二,用地球磁場變化。
理論上,任何東西都有磁場,都可以擾動地球的磁場。
隻是擾動的強度不同,儀器檢測不到。
這個磁異探測技術是目前國際上研究較多,且比較成熟的非聲探潛方法之一。
但是這個隻能用在運動物體上,對於靜止的東西沒法檢測。
第三,檢測運動物體的氣泡,對周圍水流的擾動,紊流,產生的氣泡,放出的熱量等等,來確定物體的大小,速度和位置。
又叫尾跡探測技術。
這個檢測運動物體要更準確。
董慶軍把這三個方案講給李文軍聽。
李文軍的意見是:這三個都可行,不過董慶軍要選一個先攻破,然後其他兩個做輔助。
其實最好用多種方法來提高探測的準確性。
可以參考已有的技術,但不要拘泥於前人的經驗。
畢竟很多技術都是從無到有的。
就拿這個地球磁場異動探測技術。
其實理論上來說,所有東西都有磁場。形狀大小都會影響自己和周圍的地球磁場,所以應該不僅僅是能探測運動中的物體。
隻是靜止物體的磁場比被擾動的磁場更難檢測到,所以要求儀器非常精確靈敏才能做到。
董慶軍決定從藍綠光這個下手。
畢竟發射和接收藍綠光這個比較容易做到。
他自己設計了個黑箱,用上次測破冰船剩下的海水來模擬深海環境。
發現什麼都測不到。
撓頭想了很久,藍綠光波長不對?
波長沒錯啊。
他跑去問李文軍。
李文軍說:“這又不是照相,怎麼能用可見光?可將光能量太低,要用激光。就算藍綠光在海水裡吸收和衰減相對少,但是也還是有的。再說你距離擺在那裡,不用高能量的光,到最後返回的時候壓根就檢測不到了。你這不是為難自己麼?”
董慶軍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就說嘛。要那麼好做,以前怎麼沒聽你提起。”
李文軍:“激光不僅僅是能量大,而且顏色非常單一,是高純度光,也可以避免波長相近光源的乾擾。比如我用氬離子激光器發射波長為0nm的綠光。就比你用可見光弄出來的一個波長範圍內的光要更好甄彆和抗乾擾更強。這樣你的實驗設計就可以不用搞什麼小黑盒子,因為可見光對它沒有乾擾。”
董慶軍又趕緊去借激光發射器去了。
在把水下的藍綠光勘測儀做出來以後,董慶軍把從小水壩到大水壩之間的河道河底勘探後繪製了地形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