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珊自然聽得懂李文軍話裡暗含的意思,隻能說:“李先生要的東西太多了。”
李文軍:“你們向我要的東西一點都不少。有付出才會有回報。”
蘇珊:“李先生能給我們什麼。”
李文軍:“拒絕英吉利繞開你們向俄羅斯買天然氣的要求。”
蘇珊搖頭:“這個條件不夠。”
規劃這個項目的時候,德意誌,俄羅斯和李文軍三方就簽了協議。
管道建成後,德意誌對輸送過來的氣有絕對的話語權。
分給其他國家多少氣,按什麼價格給,都由德意誌說了算。
當然李文軍自己要用的不算在其中。
不然德意誌怎麼可能投入那麼多,冒那麼大風險乾這事。
所以蘇珊壓根就不擔心這個。
李文軍:“我剛才提的四項,你們都能滿足麼?”
蘇珊抿嘴:那肯定不行了。
李文軍:“所以意思就是,你們什麼都想要,卻什麼實質性的東西都不想給。我勸你們還是在好好討論一下。在那之前,就不要來浪費我的時間了。”
蘇珊也好無奈:我們討論了一晚上,結果你三句話就把我們乾趴下了。
她和李文軍都知道,這一討論,沒有十天半個月壓根討論不出接過來。
畢竟誰都想捂著自己的東西,從彆人那裡多拿些過來。
李文軍他們在德國吃了個午飯,就去英吉利了。
四個人優哉遊哉,把沿海的新能源發電站巡視了一圈,一邊走一邊玩。
一周就這麼過去了。
英吉利人等得著急了,不停地給唐兆年打電話。
今天一大早又打過來。
唐兆年:“不要催,我們的事情還沒辦完。”
英吉利:“能不能給個確定的時間,我們好排計劃。”
唐兆年:“不用排計劃,你們要排不開時間,我們就不來了。”
英吉利:“啊不不不,我們隨時都能派出時間來。”
掛了電話,他把手裡魚鉤甩出去。
其他三個人在他身邊坐成一排。
原來他們此刻正在潮汐發電的大壩上釣魚。
這裡釣魚有意思。
明明釣的是海魚,可是卻又是從一個大水庫裡釣。
隻不過不是截斷江河的淡水水庫,而是潮汐發電蓄積的海水水庫。
就是不可能有太大的魚。
楊守拙罵罵咧咧:“媽的,本來以為德意誌人的廚藝就夠差了,沒想到英吉利更差。每天吃土豆泥和三明治,我都要瘋了。今天釣上魚一定要搞個清蒸魚來吃吃。生魚片也行。”
李文軍:“沒有豉油啊,蔥薑都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唐兆年:“誒誒誒,我有個好地方,肯定有這些東西,還有廚房,釣完了魚直接去。兩百公裡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