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直接從泳速最快最省力的自由泳開始。
這個玻璃池之前一直用來測試潛水器之類的,所以足夠大。
機器人下水後,按照教學錄像,姿勢標準的開始“遊”。
董慶軍他們看了三分鐘,就覺得不對勁了。
說是遊,其實是趴在池底按照自由泳的動作爬行.......
把玻璃地麵磨得“嘎嘎”響。
等等,哪裡不對呢?
太重了?
哦,人體的密度是0.95到1.05噸/m3,常溫下水的密度1噸/m3,也就是說人密度跟水相近。
正常人隻要不掙紮,身上沒背重物,就能在水裡浮起來。
可是機器人是不鏽鋼,鈦合金,諸多材料合成,平均密度至少是水的兩倍以上。
所以,浮不起來......
潛水艇為什麼能浮起來,因為中間是空的,有空氣。
把壓倉的拋出來,整體的平均密度比水小就上浮了。
組員都問董慶軍:“董廠長,怎麼辦?”
董慶軍一臉高深:“給他背個救生圈。”
大家暗暗翻白眼:神經,要這樣的話,還需要我們來設計?
再說背個救生圈阻力得多大?
董慶軍對這個法子自我感覺良好。
就給機器人在後背裝了一個暗格。
下水之前,那個暗格會打開,然後彈出一個高強塑料氣囊,充滿氣,像個背漂一樣綁在機器人身上。
機器人再次被放到玻璃水缸裡麵後,迅速地從這頭,遊到了那一頭。
董慶軍大受鼓舞,決定把機器人拿去河裡試一下。
這個時候剛好是枯水期,小水壩前麵的水清且緩。
派個小型無人潛水器全程跟拍。
完美。
他們去小水壩實驗那天,又下了一場大雪。
岸邊白雪皚皚,湖水如鏡。
遠處墨色的石頭與山林與積雪相互映襯,黑白分明,如水墨畫一般賞心悅目。
董慶軍深深吸了一口冷冽的空氣,然後被刺激得直咳嗽。
無人潛水器被放入了水中。
董慶軍指著湖水對機器人說:“逆水遊泳100米然後返回出發點。”
機器人背後那個小窗戶彈開,一個黃色氣囊彈了出來。
它舉手向天,做了個優美的起手動作,然後一躍跳入水中。
濺起滿天水花。
董慶軍他們都被潑了一身水,罵娘的罵娘,閃避的閃避。
然後發現機器人在原地沒有動彈。
發現是水太淺,最近又沒清理淤泥。
所以它剛才跳進去的時候直接陷到泥裡,然後一直在泥裡劃拉。
董慶軍忙發指令讓它先爬上來,走到往上遊一點的位置下去。
這一次比較順利,進一米退兩米,然後又回到了剛在的淤泥裡,在淤泥裡劃拉。
“不應該啊。沒道理啊。”
董慶軍撓頭。
有人小聲說:“有沒有一種可能。就是流速太大,對那個死鬼大氣囊的衝力比機器人自己往前遊的力道要大。”
董慶軍一拍手:“對,我怎麼沒想到。”
大家翻白眼:早就跟你說了,你倒是聽進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