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設置是為了確保對抗的公平性。
畢竟大家從這一次楊思遠逃脫的案例中看出來,機器人在樹林灌木裡的運動還是很受限的。
機器狗就更加了,鑽進去就出不來了。
因為涉及軍事和技術保密,所有對抗過程不對外公開。
那一片樹林早就被楊守拙派人和機器狗,圍了起來。
全程用十幾台無人飛機從各個角度進行拍攝。無人機機位固定,且畫麵不外傳,以免把兩邊的位置暴露給對方。
而且拍攝的畫麵隻用於讓李文軍他們在總控室能看見,而不準機器人使用。
為了方便辨識,也免得其他人混進來乾擾比賽,三個特種兵的身上分彆噴著紅色數字1、2、3,相應的機器人則是藍色的1,2,3。
而且跟上次打球一樣,李文軍隻是把規則告訴機器人就不再乾預。
中間如何應對,全靠它們。
為了防止造成重大傷害,除了用彩彈槍之外,不在給雙方配置其他武器。
機器人也不允許跟人近距離接觸。
除了李文軍和楊守拙持開放態度,其他人都覺得特種兵輸的可能性比較大。
那天李謹言他們三對二,打個球,都那麼費力了。
今天三對三.......
李文軍問楊守拙:“要不要關掉機器人的網絡,隻準它們三個之間聯係。”
雖然兩邊各有自己的對講機係統,但是機器人能在瞬間悄無聲息地入侵人類的網絡,截獲人類所有通過網絡發出來的信息。人卻不能。
楊守拙搖頭:“不必,真正的敵人一樣會有各種偵察和反偵察手段。現在除了不用真槍實彈,其他最好都按照真實戰爭來。”
李文軍也不再堅持。
畢竟訓練的時候越殘酷,越接近真實應用,才越能發現問題。
而且除了能直接上網之外,機器人還有很多方麵明顯優於人類,要是非要拉到一樣水平,就沒有對抗的意義了。
第一場,旗子在樹林中間的空地上。
此刻三個機器人靜靜立在西北的入口處。
三個特種兵則在西南入口圍成一圈,不知道在商量什麼。
李文軍開始琢磨:他們到底將用什麼方式取勝。
因為大家都是臨時入場,所有挖陷阱
人跟機器最大的區彆和優勢就是創造性。
機器隻會運用網絡上和現實中學習到的方法。
人卻可以創造出新的方法,隨機應變。
那邊宣布開始的哨聲響了。
機器人從入口處跑進去,一躍而起,跳到樹乾上,手腳並用抱著樹乾,然後從一棵樹跳到另一棵。
這是上次追蹤楊思遠後,他們已經學會了用這個方式前進來避免走地上被灌木纏住。
每個機器人訓練得到的經驗都會上傳到同一個數據庫裡,這樣可以用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多的經驗。
而且,今天規則是哪邊先搶到旗就算贏。
機器人計算之後,得出結論就是直接過去拔旗是最快最穩妥的策略,人再快也快不過它們。
它們剛才立在入口處,不是沒有商量,而是商量的過程,人類壓根沒法察覺。
茂密的樹林中,枝葉交錯,光影斑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