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了會,有人找到董慶軍:“我說董廠長。李謹言說的這個雖然好,可是比較費時間,要是倒是證明不行,那我們再想換方案,可就來不及了。”
李文軍雖然沒有定死成果提交時間,可是按楊守拙的脾氣,肯定等不了兩個月就要來問。
如果他發現進展緩慢,就會去逼著李文軍加快進度。
李文軍又是個言出必行,答應了彆人就一定要做到的。
所以最後壓力還是會給到研發小組。
董慶軍:“沒事,不成功的話,再想彆的方案。到時候李董或者楊首長怪罪下來,我來承擔。”
見大家還滿臉遲疑,董慶軍又說:“我們以前,試錯那麼多次,李董可從來沒有怪過我們。之前你們提的兩個方案不合適,也沒有人怪你們。為什麼現在你們不允許彆人出錯?!彆說這個企業是李董的,就算是我的,我也允許李謹言出錯。再說李謹言現在出點小錯,好過以後出大錯。”
講白了我們都是在陪太子讀書,有什麼好計較的?!!
眾人恍然大悟,打量董慶軍的眼神都變了:你小子看著不理俗事,其實心裡透亮的。
再沒人敢碎碎念,都老老實實去乾活了。
大家在頂上螺旋槳伸縮方式上又分成了兩派。
一派主張直上直下,主要以航空器材廠的技術人員為主。他們的理由是隻要用一個液壓裝置,最安全。另一派。覺得直上直下太占空間,頂上至少要留出一米來。
整個飛行汽車的高度也就兩米左右。
而且除了四個螺旋槳外,彆的都不好放在上麵,不然就會頭重腳輕,不管是起降還是飛行的時候都容易發生傾覆。
可是如果空著這一塊,又浪費大把空間。
所以應該把軸作成彈簧刀一樣,不需要用的時候折疊,需要用的時候彈起來。
這樣至少可以節省頂部半米空間。代表人物有董慶軍。
主張直上直下的人否定了折疊派,因為折疊就需要轉動軸組件。
做機械的都知道,軸組件越多,事故率越高,而且會成為整個受力部分的薄弱點。
也就是說,如果有橫風,肯定是從這裡斷起。
主張折疊的人覺得這是無稽之談,如果真遇見這麼大的橫風,那就不是軸折斷,而是整個飛行汽車被吹跑了。
大家吵累了,才發現李謹言一直沒出聲,隻在默默聽著。
董慶軍問:“你覺得呢?”
李謹言說:“其實你們說的都有道理。”
董慶軍都好無奈了:又是一句正確的廢話。
李謹言又說:“所以可以把兩種意見結合起來。”
他瞥見眾人眼中的疑惑,扯過一張白紙,三下兩下在上麵劃出了個飛行汽車的立麵圖輪廓,一邊畫一邊說:“直上直下不占縱向空間也是有辦法的,比如它們布置在四個角上,液壓裝置布置在底盤。這樣占用的就是橫向空間。還能防止頭重腳輕。”
大家感歎,學畫畫也是有好處的,說不清楚的一畫就明白了。
而且腦子果然好用,一下就把兩種設計的優點結合起來了,解決了大部分問題。
董慶軍:“嗯,我覺得可行。就按照這個思路接著往下做吧。”
今年的年末總結會,大家都很好奇李謹言會坐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