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軍師來到李言屋中,剛才一個時辰裡,他邊聽邊思索著二人所說的每一句話,神智已恢複到往日的冷靜,最後他得出了幾個結論和疑惑之處:
一是從二人描述中,可以推測出李言應該已知道了自己的真正意圖,隻是他是如何知道自己意圖的呢?自己一向表現可謂是滴水不漏的,這讓他十分不解。
二是李言在兩個月前就有意無意開始增加與劉成勇的接觸次數,那麼劉成勇應該就是洪林英安排的接應之人。今天李言的逃走,極大可能就是劉成勇在軍營中做了手腳,使障眼法遮了陳安、李引的視線;
三是與李言接近的幾個同鄉疑點同樣不小,都有可能參與其中,幫助李言逃走。那麼酒肆和鐵器閣有可能也是李言藏身之地。
雖然守城軍卒說李言出城了,那麼以洪林英的手段,讓幾名軍卒說謊也不是什麼難事?
四是如果城門軍卒都可以說謊,那麼軍營值守軍卒也能同樣能說謊,李言會不會還藏在軍營之中?
五是如果上麵軍卒都有可能在說謊,那麼是否可以這樣設想,除了酒肆和鐵器閣之外,洪林英可以在城內任意找個私宅藏了李言,而並非要在元帥府內。
六是李言最近大量購買農具和衣物,到底和他逃走有什麼關係?這點他一時半會根本無法想明白。
七是李言近期大量特植這些花草是否和他逃走有關?
八是李言如果都不在上麵這些地方,那麼他可能去的地方有哪裡?老家?或是找個一個隱蔽的地方,等待自己慢慢失去信心,放棄了尋他。
九是李言如何能模仿自己筆跡,而偽造出留言的?
十是陳安、李引是否也已被李言所收買,其實他們二人一直都在幫助李言?
以上種種,他逐一推來,慢慢形成了一個個結論。
他入得李言屋來,就是要先確定最後兩點,他相信李言不會做得天衣無縫,任何手段都會有一定的蛛絲可尋。
他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結論一條條得到結果,就能逐步得到李言去向。
進屋後,雖然屋內沒有燈火,但以修士的目力,黑暗中隻要借助一點光線也和白晝相差無幾了,隻是在遠眺時,才會在更遠處產生一些影響。
今夜月華如水,屋內之物在他眼中纖毫畢現。
季軍師在桌前站定,桌上靠窗的位置還擺著硯台和毛筆,他看了一眼後,就有了推斷。
當時李言心情很急,現在硯台和筆雖然放回了非書寫的位置,但是硯台裡的墨還在,並沒有清洗掉。
筆上的墨漬也同樣存在,甚至還滴了一些在桌麵之上,雖然隻有一兩滴,但也看出李言當時心情的急迫,應該是生怕計劃之外有了變故,故而匆匆有了疏忽。
他一手拿起筆,仔細端詳了一會後,並無其他發現。
再舉目四顧去,發現地上牆角處還有一堆紙團扔在那裡,毛筆一置,他一個閃身就到了牆角之處。
雙手齊出,左手已將片刻不離的玉書插在了袍外束腰之上,彎腰拿起紙堆中的一團紙,雙手一理就展了開來。
上麵寫的卻是普通詩句,他接著又拿起了幾張展開觀看,慢慢的……臉上開始變的有些難看了。
這些紙張正是前段時間李言經常塗鴉留下的,由於不知道什麼時候李言就會狂寫特寫一番,所以收拾屋子的婦人,偶爾會有來不及清掃帶走的東西。
而清掃中帶走了的紙張都依了之前季軍師對陳安、李引的吩咐,拿去當柴早燒了。
季軍師以前也見過李言寫過的紙張,還是陳安、李引拿給他看的,當時看了也沒覺得有什麼異常,但今日仔細看來,頓時發現了其中一些問題。
雖然這些字跡還是亂寫一通,依舊是那麼的醜、亂,仿若發泄胸中鬱氣一樣,但現在仔細看來,有個彆字的某個彆筆畫卻有幾分和自己相似。
若不是他現在存心想找出毛病,還真的不會發現這樣的情況。
他這一發現後,讓他不由自主的腦中靈光一閃,便回頭看向了房屋西牆的書架,那裡正擺著一二十本書籍。
身形一晃,他又到了書架之處,在裡麵找了一本書,這本書正是剛才他看的紙團中一詩句所出處書籍,他以前可都是經常研讀的,自是知道。
很快他就翻到了那一頁,隻看了一眼,他臉色就變了。
然後,他又接連二三的找到幾本書,翻開看後,不由的一歎,口中喃喃自言自語。
“這小子,我倒真是小瞧了他,不過十五六歲年齡,卻有這般心智。”
他翻開第一本時,就基本已經清楚了,這些書都是他以前經常閱讀的。
隻不過他看的書太多,自己房間裡書架已擺不下了,便隻留了些常看的書,其餘書都放在這幾間屋內書架上了。
他看書有個習慣,喜歡標注一些好的句子,時不時還要寫上幾句注解、點評之類的,顯然李言卻也發現這了點,於是便納入了他的計劃之中。
季軍師這時想起李言之前還從自己哪又拿了幾本書過來,想來一是要看自己更多的筆跡;其二就是確定他自己屋內書籍上的字跡是否是自己的了。
他又記起,他隻寫過兩次東西給李言,一次是“氣息引導術”,另一次是“烏夜簾青功”。
不過明顯李言在後一次看功法時,用了更長的時間觀看,當時他還以為隨著功法的升級,李言領悟要慢些了,所以才用的時間長了。
現在看來也不排除李言當時主是為了多看自己的筆跡,或核對書籍中的筆跡與紙張上筆跡是否出自同一人之手的可能。
再回頭看看牆角那一團團紙張,他也是有所明悟,在那些李言練習的字跡中,往往都是一個字中的某個基礎筆劃是真正在模仿自己的,其它的都是亂寫用來掩蓋的。
而到真正使用時,李言便把練習過的基礎筆劃慢慢組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留言了。
“倒也真難為他了!”
季軍師在心中想著,人書寫都有個習慣,再想要把某個字用特定筆劃寫出,那也是需要很強定力和耐心的。
到了此時,他已把確定了自己結論中最後二點:
李言是通過自己曾經注解的過書籍來偷偷模仿筆跡,而作為修行功法的缺陷,恰恰是需要一些外物來平撫胸中燥熱的,他就利用這點來掩飾練習模仿之事;
另外一點,陳安、李引並沒被李言所收買,這點很容易想通,如果收買了,李言就不用這樣費儘心力來偷偷模仿自己的筆跡了,陳安、李引和他一同出去便是。
那麼接下來,他就要去確定其他那些結論,也許李言的行蹤就在其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