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劉時敏就打算在杭州多停留一段時間,除了休息之外還要把手裡的測繪記錄整理出來。這一停讓他認識了一位同道中人,徐霞客。
這一年徐霞客24歲,是第一次離家遠遊。劉時敏19歲,兩人相遇在西子湖畔,互相道明來路之後,馬上一見如故,開始了結伴遊曆,用了差不多一年時間轉遍了浙江的州府,
這時候劉時敏和徐霞客所帶的盤纏也差不多用完了,兩個人一商量,決定先返回徐霞客的老家江陰休整,湊夠了盤纏之後再一起去福建。
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中有天意,他們倆在溫州住店時又遇到了一位誌同道合的夥伴,來自福建的張燮。
張燮是福建漳州人,出身官宦世家,萬曆二十二年(1594)中舉。但他沒有進入仕途,而是跟著曾經當過縣官的父親在漳州開元寺旁結詩社廣交文人雅士,以潛心著述為樂。
除了寫作之外,張燮還有個愛好,就是遊山玩水。這次來溫州正是從杭州拜訪詩友返回漳州,結果聽聞徐霞客和劉時敏在飯桌上聊起一路上的見聞,頓感興趣,忍不住也湊了上來。
古人雲,臭味相投。三個古代驢友碰在一起,必然能撞出興趣的火花。張燮家不缺錢,但缺誌同道合的朋友,一聽劉、徐兩人要回江陰湊盤纏,當即拍著胸脯給攔了下來。
彆的地方他不敢打包票,可是在福建遊曆必須是主場,要啥盤纏啊,三人一起走,所有花銷張某人包了!也不是白花銀子,你們把我沒去過的地方詳細講講就算扯平了。
劉時敏家裡也不算太缺錢,就是距離遠一時不好取用,不願意欠這份人情。可身上真沒銀子了,咋辦呢,他倒是大方,把繪製地圖的手藝拿了出來。
張燮哪兒見過這麼精巧的手藝,當下就要拜師。得,這下也不用談盤纏了,劉時敏教張燮學怎麼用六分儀繪製地圖,徐霞客負責記錄沿途的奇聞軼事,張燮則負責旅途的一切花銷,這叫各顯其能。
三人還商量好了,要走遍大明的每個州縣,然後一同出本書叫做《大明遊記》,然後由張燮找人刻版發行。此時正好是景陽八年(1612),劉時敏21歲、徐霞客26歲、張燮38歲。
一起坐船回到了漳州,準備了一個多月,三人開始了遠征。從漳州開始,用了六年時間把廣東、廣西、貴州全轉了一遍,再加上小半個雲南。
“幸好奴婢在雲南府城將測繪標點和沿途記錄都交與張燮家人帶回漳州去了,否則遇到山匪損失就太大了。
萬歲爺請看,除了江西、湖廣、四川、陝西、山西、直隸和大半個雲南,其餘各省的山川、河流、村落皆已有了具體坐標。
如果萬歲爺認為奴婢還可用,請再賜一麵腰牌,讓奴婢三人繼續將剩餘的地方走一遍。多則十年、少則五六年,就可回返。”
除了人之外,劉時敏還帶回來了兩口木箱子,裡麵塞滿了各種各樣的紙張。有少部分是徐霞客寫的遊記,大部分全是密密麻麻的寫滿了阿拉伯數字,看著和天書一般。(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