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能不能先以海軍攻擊朝鮮,逼著國王李琿退出聯盟,轉而倒向大明,從側後方給大金國造成實質威脅呢?
理論上講是可以的,但也僅僅是理論上。海軍總共還不到五萬人,陸戰衛兩萬出頭,以這點兵力占據沿海城市足夠用,但想完全控製擁有一千多萬人口的朝鮮基本沒可能。
如果李琿王八吃秤砣鐵了心的要和大明作對,海軍又沒能靠突襲漢城抓住他和李朝的主戰派大臣,局麵很可能會演變成持久戰。到時候大金國會不會派兵入朝支援很難講,但海軍肯定是被卷了進去了,無暇抽身。
而蒙古左翼和大金國不光不會受到太大影響,還可以坐山觀虎鬥,利用朝鮮國消耗大明的財力、物力、人力。
打仗打的都是錢,洪濤最擅長利用武器代差速戰速決,就是為了省錢。一旦被拖入了消耗戰,即便最終打贏了也會極大的消耗國力。
問題是大明並不隻有蒙古、女真、朝鮮這三個敵人,說句難聽的,大明身邊的每個國家或者勢力,幾乎都是潛在的敵人。比如日本、安南、緬甸、吐蕃,還有在大海上虎視眈眈的荷蘭人。
當大明國力強盛時,這些國家和勢力可能還不會有什麼敵意,但隻要大明一露出頹像,想都不用想,它們之中的某個甚至全部立刻就會亮出獠牙,撲上來狠狠地咬一口。
到時候真就是四麵楚歌了,再加上國內受到新政打壓的官僚士紳集團蠢蠢欲動,彆說繼續推行新政,洪濤屁股
所以無論防禦還是進攻,好像都不能在短時間內徹底解決問題,此時就是考驗領導者智慧的關鍵點了。
不管此前做了多少好事兒,這次選擇正確了,明君、千古一帝啥的唾手可得;選擇錯了,昏君甚至亡國之君的頭銜也隨時降臨。
當皇帝就像是把把全押的賭徒,無論前麵贏了多少次,隻要輸一次就得傾家蕩產。
但洪濤不是賭徒,性格裡也沒有一把梭哈贏者全拿的魄力。在任何時候他都喜歡做理性分析,儘量利用自己的優勢掩蓋弱點。
既然先下手攻打大金國和朝鮮國都是臭棋,那北上攻打林丹汗能不能成呢?答案還是兩個字,不成!
林丹汗的都城叫做察罕浩特,漢語的意思叫金剛白城,簡稱白城。它位於後世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烏力吉木倫河北岸,往東150公裡就是通遼市。
為什麼要在這裡建城呢?很簡單,地理位置好。白城的北麵是阿巴嘎山,屬於大興安嶺南麓。南邊是烏力吉木倫河,再往南不遠則是西拉木倫河。
這條河發源於蒙古高原,正好穿過大興安嶺南麓的山脈進入鬆遼平原,形成一條溝通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的走廊。林丹汗在此建都的意思很明顯,他不滿足於占據鬆遼平原,還要時刻盯著西邊,隨時都可以進入蒙古高原。
那白城距離大明邊境有多遠呢?這個問題可難壞了總參謀部,因為太遠,漢人幾乎沒去過。隻在女真和蒙古俘虜中打聽到了一些傳聞,出入有點大,最短的說五六百裡,長的則有一兩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