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因為王羽立國號為漢,天啟後世史書之上,漢高祖這三個字再和劉邦沒有任何的關係,而是變成了漢高祖羽。
就算是已經來到了天啟這麼多年,王羽依昔之間還會想起,他在藍星之中的那個民族,叫漢。
剛剛來到這個異世的時候,他還會經常想起他在藍星生活的日子。
但在天啟生活的越久,他對於藍星的回憶的次數也就越少,慢慢的,記憶也就越發模糊。就算是曾經一些無比珍惜和懷念的人或事,如今,他們的身影和形象竟然也慢慢的模糊了。
終是不得不說,時間這個玩意兒,確實是一個可怕的東西。就算是再珍貴的東西,也無法抑製經曆時間的衝刷。就算是曾經再難以忘卻的東西,可隨著時間的一點點的流逝,留下的影像也會越來越少。
說起來,他十六歲來到天啟,到現如今,已經足足七年之久,現在的他,已然到了二十三的年紀。
七年的時間,足夠模糊太多的東西了。
最終決定采用漢作為國號,不僅是對過去的懷念,也蘊含著他對於過去的最後一絲記憶。
至於有關國都的這件事情,就沒有那麼多的意見,大體上主要以兩派為主,至於剩下的,雖然也有一些不同的觀點,但基本都沒有太多人支持。
其中一派的觀點,那就是燕北的鎮東城,而這一派的支持者,主要還是以燕北的那些老臣們為主。
至於他們為什麼選擇這裡作為國都,這背後的理由不必多贅述。
而且,當時位於燕北,燕北老臣最集中的一個地方,他們的影響力不言而喻。
至於剩下的那一派觀點,那就是張賓、姚廣孝、蕭何等一眾人主張推出的鄴城了。
其實,在他們這些人的眼中,鄴城隻是目前最為合適的位置,大蒼最為合適作為國都的位置,其實還是帝都天京為好。但無可奈何,現在的天京還不在他們的手中。
退而求其次的話,作為河北道治所的鄴城,這就成為了目前的最優解。
鎮東城這個位置,到底還是太偏居於一角了,不利於對整個北地的統治,更不要說是統治整個大蒼了。
就算是帝都天京,也隻是大蒼最為合適的國都。如果有朝一日能夠平定七大皇朝的話,那麼,為了穩固統治,必然還是要選出一個更加合適的位置,作為新的帝都的。
而鄴城這裡,也是王羽的選擇。
河北道,說到底,這裡才是他真正的起家之地,龍興之處,是他一步步發展壯大的最開始的地方。
當然,為了安撫那些燕北老臣,王羽將鎮東城改名為北京,京即為京城的意思京,北京的意思,就是北麵的京城。這裡,日後就是他的陪都了。
而將鎮東城改名為北京,雖然有安撫那些燕北老臣的意思,但王羽最主要的目的,還是進一步削弱鎮東這兩個字的影響,徹底打破大蒼那舊有的政治體製。
日後,他的皇朝之內,絕對不能存在四鎮將軍府這樣的軍事集團。將領們可以掌握軍隊,但那是皇帝讓他們去掌握,他們才能掌握,而不是軍隊是他們的。
如今,經過了一年時間的軍隊改革,雖然說鎮東軍之中除去依舊集中的黑騎以及飛羽軍團之外,其他的部分,已經完全和原本的各道兵馬打算並重新組合,並改編成了邊軍和各野戰主力軍。
但是,從大蒼立朝開始,延續了幾百年的存在,他們的影響力怎麼可能這麼輕易的消除,當然要一點點的消除他們的影響力!
至少,要將鎮東這兩個字,一點點的淡化掉。如果有朝一日,在鎮東這兩個字都沒有人記得了,就自然不會出現鎮東軍這個軍事集團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