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遠與王世,就是王羽的兩個嫡親叔叔。
王常那一代嫡親兄弟共有五人,這兩個就分彆是老三和老五。
“……冊封王信為古陽王……”
“……冊封王世為清河王……”
王羽這一代,他的嫡親兄親隻有兩個人,這兩個人,自然也是要給他們封王的。
還是兩個人一個人的分地在河東,一個人的分地在河北,顯然,這背後也是有一番用意的。
不過,這兩個人雖然一個被封為古陽王,一個被封為了清河王,但不代表,河東道的古陽郡和河北道的清河郡就是這兩個人的封地了。
真要是這麼封下去的話,封不了幾代,怕是將土地都全部都封出去了。
不要忘了,上麵還有一位被封的燕王呢!難不成封出一個燕王,就代表燕北道和燕南道都是他的封地了?
他們兩個雖然被封為了古陽王和清河王,但是,他們兩個人的封地有多大,還要看接下來的食邑,一般來說,也隻是這兩個是郡內的一部分。
“……冊封王升之為盛國公……”
………………
“封趙安陵為左丞相,加太傅,內閣首輔,瀾國公,食邑萬戶,上柱國……”
嘶……
趙安陵的封賞一出,所有的文武百官全部都倒吸一口涼氣。
左丞相,太傅,內閣首輔,瀾國公,上柱國,這一套下來,完全是拉到頂的配置。
大漢官製,雖然在大蒼的基礎上做一定的修改,但也有一定的共通之處。總體上來說,大漢官製,分包含封爵,文武職官,勳爵等品階。
左丞相,太傅,內閣首輔,這是職官。
左丞相為實官,從一員,太傅為三公之一,更加是屬於正一品。
隻不過,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公,以及少師、少傅、少保次一品三孤,為皇帝的輔佐官,職位崇高,但無定員,無專責,實際上是虛銜。且生而授為加,死而授為贈。
內閣,這是王羽的大漢新朝新設立的機構,從朝中選拔官員作為殿閣大學士,人數不定,組成內閣,隨侍皇帝,並開始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
隻不過,內閣隻是為皇帝提供顧問的內侍機構。閣臣的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因而,並沒有固定的品級。
而內閣殿閣大學士之首,即為內閣首輔。
瀾國公,這就是屬於封爵了。
大漢封爵,除了隻封賞宗室最高等的王爵之外,其下,從上到下分為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
從品質上來講,公爵為超品,侯爵秩比一品,伯爵為二品,之後往下類推,最後的恩騎尉秩比八品。
王公侯伯這四級爵位,王公兩級可享封地,就算是沒有封地,但也有食邑,一般來說,如果是宗室的話,方才可能有封地,而如果是外邑,一般隻有食邑,而趙安陵的食邑就是萬戶。
這種爵位上相比大蒼爵位的改革,也是為了防止出現鎮東、鎮北、鎮西、鎮南這樣的實權大公,尤其是,老王家原鎮東公,他們的封地可就在燕北之內,封地也就是他們的根基之地,而這也是這四鎮將軍府發展成為軍事集團的一個重要原因。(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