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宇!
當大吳內部各反王,齊齊向已經是日落西山的大吳伸出了他們最後的利爪的時候,他們同樣不甘示弱的伸出了他們的爪牙。
不過,大宇以西的大楚,也不可不防!
宇皇劉邦,親底前線,項羽單騎突圍而出之後,能夠順利逃過王牧鋒的追殺,也有大宇名將灌嬰領大宇宮廷禁衛騎兵郎中騎的接應。
王牧鋒對於項羽,那是抱著真正的必殺之心的,項羽任何一個逃竄的方向,他都提前派兵做好了準備,層層設卡阻擋,少的可能隻有幾十人,多的話是成百上千人。
這些人,他們的目的就是配合追在項羽身後的追兵,如同一張密網一樣,不給項羽任何休息的機會。
讓項羽陷入不停的交戰之內,硬生生的將他累死。
可以說,王牧鋒差點就成功了,項羽不管向哪個方向突圍,前方都會有無數道阻攔等著他,這些人的人數雖然不多,似乎威脅不到項羽的性命。
可這些人的目的,本來也不是威脅到項羽的性命,而是讓他處於無時無刻的交戰狀態之內。
而項羽的身後,更加是有一隊又一隊的輕騎咬著他不放。
這些輕騎,甚至乾脆每個人身上隻帶了一把馬刀,盔甲或者是弓箭什麼的,什麼都不配備。而且還是一人三馬,就是為了能夠及時咬住項羽。
烏稚雖是馬王,遠遠不是普通的戰馬相比的。按道理說,速度絕對不是那些普通的戰馬,能夠追得上的。
可是,項羽連人帶甲,再加上武器,這個負重高呀!
更不要說,項羽每一次短暫的交戰,都會浪費他一定的時間,可是,那些輕騎,這一路之上就順暢無比,根本就沒有阻擋。並且,他們還可以隨時替換他們的戰馬。
在這種前後雙重的阻攔之下,在這張密密麻麻的巨網之下,項羽甚至連吃口飯,喝口水的時間都沒有。
才剛剛突破一道阻攔,還不等他喘息片刻,後麵的輕騎就開始咬上來了。
他就算是鐵打的,也架不住這樣的消耗!
眼看著他就要筋疲力儘,王牧鋒帶著兵馬就要來收割的時候,灌嬰帶領一千郎中騎及時殺到,趁著王牧鋒的兵馬還沒有到,先一步跳了出去。
郎中騎,這是大宇的宮廷禁衛騎兵,劉邦壓箱底的底牌,他最精銳的一支騎兵,總兵力雖然隻有區區的三千人,但這三千人卻是整個大宇所有兵馬之中,挑出來的,最強的三千人,由郎中令灌嬰指揮。
就算是之前龍涯帶到大宇的那一千騰龍軍團的騎兵,在綜合素質之上,也沒辦法和這三千郎中騎相比。
騰龍軍團雖然也是龍氏一族精心訓練出來的,可是,卻也沒辦法和大宇舉國挑選出來的三千郎中騎相比。雙方在一開始的人員基礎素質上,就開始拉開了差距。
在藍星的曆史中,郎中騎的起源,源於項羽在彭城之戰中,集中三萬騎兵對劉邦五十六萬漢軍的突襲。
此戰之後,劉邦吸取教訓,在收編前秦騎兵的基礎上成立了自己的精銳的騎兵部隊——郎中騎兵。
在激烈的楚漢爭霸中,郎中騎兵屢立戰功。
滎陽對峙時,郎中騎兵擊楚騎於滎陽東,大破之。
項羽攻滎陽時,受詔彆擊楚軍後,絕其餉道。
韓信滅齊時,詔將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擊破齊軍於曆下,所將卒虜車騎將軍華毋傷及將吏四十六人。
濰水之戰時,卒斬龍且,生得右司馬、連尹各一人,樓煩將十人,身生得亞將周蘭。
後又深入楚地,縱橫掃蕩項羽的大後方。
在楚漢最終的大決戰垓下之圍中,正是郎中騎兵對項羽緊緊追擊。根據《項羽本紀》記載,在烏江之畔截取項羽遺體,獲得封侯的五名武士——王翳、楊喜、呂馬童、呂勝、楊武都是郎中騎。
除了因斬首項羽而獲得封侯的五人外,郎中騎兵因戰功獲得封侯的人還有很多。如魏其侯周定、宣曲侯丁義、樂成侯丁禮、陽河侯卞欣、汾陽侯靳強等等,均出自這支戰功卓著的部隊。
項羽獲救,不過,他和劉邦的第一麵,雙方見麵的開頭就不怎麼好。
他雖然並未見過劉邦,但也不知道為何,明明素不相識,可一想到這個人,他就會本能的產生一種反感,一種說不出來的厭惡。
可是,好歹如今這個人也救了他,他並沒有因為這種他自己都無法解釋的感覺而做出什麼。
真正讓他在見到劉邦之後暴怒的原因,還是因為站在劉邦身邊的那個人,龍涯。
這個他視之為長輩,但卻處處和他對著乾,最後甚至給了他最深的一記背刺的龍涯。
如今的項羽,對於他可謂是恨之入骨。
龍涯雖然也可以說是背叛了項羽,但他卻問心無愧,站在那裡,可謂是理直氣壯。
他本來就沒有真心效忠項羽,不過是被項羽逼迫的罷了,何來背叛一說?
一直以來,不過是那項羽自以為是的以為他龍涯效忠於他而已,事實上,要不是被那坑爹兒子坑了一把,他如今依舊是大楚的將軍,又何至於淪落到如今這麼一個境地?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