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戰場結束之後,朱元璋、古遠等反王也不忘了繼續追殺逃走的那一小部分兵馬。
相比大吳皇朝的兵馬,他們的兵馬數量本來就處於優勢之內,就算是放開了一個口子,刻意放他們離開,但在一路之上,也安排了多股小股部隊,不斷阻擊對方。
故而,尤用這些人就算是突圍了出去,但卻不代表就輕易逃出了眾位反王的掌握。
“南府軍戰力之強,不可小覷!”
“幾位,不若先以遊騎襲之,疲其身軀,勞其心誌,再一舉殺之!”反王王改之騎乘在一匹大黑馬之上,意得誌滿道。
經過了先後兩場大戰,大吳滅亡,已經成了定局。
這一戰之後,大吳,就該完全是他們的了。
不隻是他,在場的五位反王,哪一個現在不是意得誌滿?
“八千南府軍,確實不可力敵!”包括朱元璋在內的其他四位反王,這個時候都是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南府軍,這隻兵馬堪稱是大吳皇朝的第一精銳,大吳皇朝有幾乎三分之一的戰將,都曾經有過在南府軍的經曆,最出名的一個,就是如今的大吳第一猛將葉長卿,以及大吳第一神射弓千誅。
這一支部隊,全盛時期足足有三萬人,經過了這麼多年的連場大戰之後,這才被打的隻剩下八千人。
而且,這群南府軍,還是一隻少有的綜合性精銳,整支部隊,並非是單一的某種兵種組成,下麵包括了步騎兩軍,巔峰的時候一萬南府騎兵,分為三千重騎以及七千輕騎。
而兩萬南府步卒,他們成軍的消耗還要在騎兵之上。畢竟,每一個南府部族都是一個多麵手,長槍、刀斧、弓箭、弓弩、刀劍……不說全部精通,至少要精通大半,才有資格被選入南府步卒。
而南府步卒,這支部隊也配備了馬匹,不過並不是戰馬,而是駝馬,一方麵讓他們保持一定程度的機動性,另一方麵,幫助他們托運各自的武器裝備。
士卒每個人多樣化的武器裝備,也可以讓他們應付各種複雜的戰場局麵。
可以說,南府步卒,折損之後補充起來,比南府騎兵補充起來更加麻煩。就算是預備役,數量也非常有限,且早就已經在數場大戰之中消耗一空了。
這八千人,就是南府軍最後的八千人了。
朱元璋、王改之、古遠等各路反王,一路之上,不斷派出輕騎進行襲擾,不為殺敵,僅僅隻是為了疲敵。
一眾吳將,明明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但他們卻想不出什麼好的對策。
最為關鍵的是,作為主帥的尤用,竟然可恥的利用南府軍來吸引追兵的注意,他自己卻帶著幾個親信,走小路溜走了。
事實上,尤用不知道的是,他壓根就沒必要跑。朱元璋肯放他一次,就會放他第二次。對於朱元璋和其他那些反王來說,尤用可是他們的福將,大吳能夠任用尤用這樣的人才為將,可是他們最大的幸運。
自從發起這一場大戰以來,尤用可是他們的第一功臣。
主帥的離開,讓本就疲憊的南府軍,更加是蒙上了一層陰霾。
葉長卿也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一路逃亡,在敵軍輕騎的不斷糾纏襲擾之下,他們或許不僅逃不出去,反而就如同落入了蛛網之內的獵物一樣,耗儘了所有的力氣之後,被敵軍輕而易舉的所吞噬。
故而,葉長卿乾脆不逃了!
大丈夫,死則死矣,有何懼哉?
與其讓將士們精疲力竭之後被屠殺,那還不如趁現在還有著最後一戰之力,殺他一個轟轟烈烈,戰他一個有死無悔!
“固守孤山,不過死地!”
望著葉長卿原地堅守,準備負隅頑抗,反王韓辰語氣之中儘是冷漠。
這麼一座小山,韓辰可不認為對方能夠以此來擋住他們的百萬大軍。
“雖是孤山,不過,未能如我等所望,此戰縱下,難免要多省死傷個幾萬人馬!”
朱元璋倒是沒有這麼樂觀!
以南府軍的戰力,就算是這麼一座小山頭,他們想要全殲這一支兵馬,不付出一點代價也是不可能。
朱元璋、韓辰、古遠、王改之、張士誠,大吳最後的五大反王,每一個身後都站著至少十幾名猛將,他們望向了那個山坡的位置,每一個也如同餓狼一樣。
葉長卿,如今,高居龍虎風雲榜第三位,誰能夠砍下他的腦袋,頃刻之間就能夠直接成名於天下。
五大反王,每一個人都在調動兵馬。
不過,調動的全都並不是精兵,而是弱旅,先利用這些戰鬥力差一些的部隊,用來消耗南府軍的數量。
山腳下,葉長卿將長戟一橫,傲視萬軍群英,大喝:“吾乃葉長卿,爾等鼠輩,誰敢與吾一戰?”
敢與吾一戰?
與吾一戰?
吾一戰?
戰?
葉長卿所呐喊的回聲,在這山腳下來回的遊蕩,而反王聯軍的所有將士對此都不由一陣沉默。
和葉長卿一戰?
開玩笑,那不是挑戰,是送死。
在大吳,葉長卿的強大早就毋庸置疑!沒有人有資格和他單獨交手!
曾經,他們曾經聯合了九名大將,和葉長卿一戰,但是,最後的結果,就是這九個人被人家以一己之力擊敗,甚至還折損了三個人在那裡。
現在的蚩尤也算是炙手可熱,在四方群煞榜上的排名不斷往上竄,但剛出道的時候,不也是葉長卿的手下敗將嗎?
就算是聯合了南蠻的其他猛將,同樣是幾個人一起圍攻,但卻依舊不是對手!
就算是蚩尤後來突破,實力飆升,可是,依舊還是敗在了葉長卿的手中。頂多也就是,葉長卿想要一己之力單獨殺他,從這次突破之後,也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