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嘉祐二年榜_寒門宰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寒門宰相 > 第七十二章 嘉祐二年榜

第七十二章 嘉祐二年榜(2 / 2)

章友直聞此臉上一改沉重,笑著道:“然也,方才剛走,此子倒是有心了。其實入縣學我也未幫什麼,不過具結作保罷了,但此子卻儘推於我,感激再三。”

章望之點點頭道:“此子聞一知十,讀書過目成誦,且悟性極高,做事又股鑽勁。你的篆書之法,族中哪個子弟也學不來,偏偏他卻能通之,難得,難得”

章友直笑道:“莫誇壞了小輩,不過若非因其兄之故,章越早入了族學。而今又不假我之力,以第一人考入了縣學。旁人都說寒門能出貴子,恐怕說得就是如此。”

章望之冷笑道:“族中有些人,真是鼠目寸光,將寒家子弟屢拒於族學門外,先是其兄,如今又是其弟……伯益兄,我道的人不是你。”

章友直搖了搖頭,不由又想起,章二郎拂袖而去的一幕。

忽然之間,章友直突道:“是了,如今子平與子……是了,子厚同榜,豈非族中要出兩個進士了?”

章望之聞言笑道:“確實本族迄今已許久未有子弟同榜,這是一件好事。”

章友直伸手一止道:“好事?你忘了,鹹平三年的事了?”

章望之道:“怎麼不記得……”

鹹平三年科考,章氏一族章得一,章頔,章頻三人同榜考中進士,其中章頔,章頻為親兄弟。

結果此事驚動了宋真宗,他直接下了一道聖旨‘兄弟毋並舉’。

此事驚動了章家。

宋朝天子不是沒乾過這樣的事,宰相兒子考了進士,天子親自出麵將對方勸退,意思是你要將名額讓給寒家子弟。

一族三人同中進士,有些紮眼。

宋真宗下詔之後,章頻就棄了功名,將機會推給其弟。其實與其說是推給其弟,而是順從宋真宗的意思,將會試名額讓給其他人,而且一科三進士太紮眼了些。

章頻足足等了六年之後,於景德二年時會試及第,雖不是甲科,但宋真宗授予章頻京朝官,釋褐之後即是秘書省校書郎起步。

秘書省校書郎雖隻是從九品,但卻是京官。

蘇轍說過京朝官與選人區彆,凡人為官,稍可以紓意快誌者,至京朝官始有其仿佛耳。自此以下者,皆勞筋苦骨,摧折精神,為人所役使,去仆隸無幾也。

選人最高隻能當至從八品,再上則不可能,隻能改京官。

而選人要改京官,必須薦舉改官,即要有五名朝廷大員的聯名薦舉,然後等候排隊。但機會很渺茫,或者重試製科,獲改官的機會,除此以外機會渺茫,殘酷地說就是‘永淪選海’。

聽了章友直這麼說,章望之認真道:“如今不會如此吧,官家待下一貫寬仁,此科南豐曾家一門都出了四位進士,也沒聽說要放棄功名。而本族不過子平,子厚二人,豈會遭人之忌?”

章友直點點頭失笑道:“不錯,是吾過慮了。”

尋章友直又道:“但是我聽子平言,這章二郎改籍於蘇州發解之事,已令不少在京,蘇州士子有所議論,令我一門名聲受損啊!”

嘉祐二年。

對於浦城縣而言,注定是要載入縣誌縣史。

這一科科考狀元正是出自建州浦城縣。

當章衡狀元及第的消息,傳至浦城縣時,合縣上下皆是歡騰。

而按曆史上而言,嘉祐二年的科榜牛人輩出,可謂千古第一榜,這要多虧知貢舉歐陽修一改以往進士科考試堆砌詞句的弊習,不拘一格用人才。

蘇軾這一科賦試卷子被罷落,歐陽修親自收出,並將其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拔為策試第二。據說本為第一,歐陽修卻誤以為是另一得意弟子曾鞏所作,故降第二。後蘇軾又在經試《春秋》得第一。

殿試時蘇軾為第四甲出身。

但無論如何蘇軾及其弟蘇轍都屈居章衡之下。

狀元可冠名一榜,故這一榜稱為章衡榜。

章衡得第一,也很有運氣。

章衡殿試破題雲:“運啟元聖,天臨兆民。”最後宋仁宗詳定幕次見此言:“此祖宗之事,朕何足以當之。”

據說宋仁宗還問左右:“此郇卿子弟乎?”

得到確認後,宋仁宗道:“郇卿乃孤臣,子弟亦如此。”

於是擢章衡為第一。

章衡不僅狀元及第,也成了浦城唯一一名進士。

至於另一名本可及第的章惇接到了聖旨時言,豈居於族侄之下,於是拒不接旨授官,最後沒有名列進士。

故而這一科進士榜本是三百八十九人,最後隻有三百八十八人,而諸科仍為三百八十九人。

ps:晚上還有一更,向大家求月票!


最新小说: 熟練度固定100,我成武道人仙 穿成惡毒後媽,我養崽成了萬人迷 打排球有一車幼馴染很合理吧 眾籌建修仙大學,我真沒搞詐騙啊! 重生嫁山裡漢,狀元娘子我不當了 靈視詭案 末世從封王開始 錦衣血途 穴脈通玄 枯榮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