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二十歲就有些不得時了。而且女子的婚姻大事一旦耽擱,對於家族名聲也是不好聽。
在世俗的眼光裡會覺得你家女兒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啊?為什麼到了年紀遲遲嫁不出去啊?
至於高門女子,也是沒辦法,因為如此門第之間相互通婚。都必須置辦豐厚的嫁妝財物。畢竟男子可以下娶,但女子卻不好低嫁的,因此高門女子的婚事常常被耽擱,超過二十歲成婚的不在少數。
曾鞏背負的壓力是很大的。
九個妹妹前麵一個耽誤了,後麵也都跟著耽誤了,但又不能隨便找,找不到好歸宿。
故而曾鞏對好友言道‘大懼失其時,又懼其不得所歸’,緣由也在其中了。
但事實證明曾鞏的眼光真好!
沒錯,說的就是我。章越如是想道。
但是章越突然轉念一想,不對啊,曾鞏有個弟弟叫曾布啊!
曾布,他好像也是宋史上的奸臣!
這簡直是又一個了?要不要把蔡確,吳處厚,曾布,章惇四人叫到齋舍打個麻將?
自己將來再和呂惠卿,蔡卞,蔡京再湊一桌。
而且曾布與章惇可是政敵啊。
曆史上章惇在向太後麵前力陳道:“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向太後被頂得沉默不語,這時曾布出麵道:“慎言,一切唯太後聖裁。”
兩位宰相意見相左,二比一,最後宋徽宗上位。
他們二人的恩怨情仇都可以單獨寫本書了。
章越回到了齋舍。
此刻吳府裡。
吳安詩有些神色不太好地回到府內,打聽了下才知道母親李氏與自己的妻子範氏正在會客。
吳安詩隨意打聽了一下來客,卻得知是職方郎中章俞的妻子楊氏以及一位章得象的孫女。
這位楊氏是楊億的族親,當初吳安詩的爺爺吳待問與楊億有師生之誼,而且兩家也有姻親。
隻是後來大伯吳育與自己父親吳充,積極與京兆士族聯姻,反而漸漸與同鄉的章,楊,黃等士族有所疏遠。
章得象去世後,吳育即拜參知政事。
兩家就更少了往來。
章得象雖官居宰相,但五個兒子,以及孫輩的也是沒有一個出進士的,如今全靠著恩典蔭官。
不過章家的旁支實在是太了得,每一科都出進士。
比如狀元章衡是遷徙到杭州的章氏子弟,章俞是遷至蘇州的章氏子弟,在各地開枝散葉的章家子弟又重新崛起。
還有浦城章氏,吳安詩明白也是有好幾支的,而章越也是其中一支。
吳安詩心想,楊氏來自家走動作什麼?
莫非為章俞求官的?
要知道章俞官拜職方員外郎至今也沒外派,之前得了差遣,但因為任職之地起了民變,讓章俞給辭了,如今還在吏部那排隊等缺呢。
如今差遣不好派,特彆是章得象去世後。
吳安詩不好入內,聽人說母親李氏其意甚誠,還將楊氏留飯。而且居然是李氏親自出麵相邀的,這倒是令吳安詩大感意外了。
吳安詩突然記起來,這章得象的孫女雖然已是嫁人,但當初是十七的閨中密友。
她怎麼與楊氏一並來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