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五十二章 賦題_寒門宰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寒門宰相 > 兩百五十二章 賦題

兩百五十二章 賦題(2 / 2)

章越道:“紫蘇湯吧。”

天色甚寒,章越舉碗,滿滿一碗乾薑茶湯入肚,倒是消減了不少身上的寒意。

過了片刻,考吏下發之前考生上繳的印卷,之後就是出示考題。

這是四場省試中的頭場詩賦。

詩賦排在頭場,因為他四場中的重中之重。

詩賦中最重又是賦。

但賦的考法也是一直在變化中。

在唐朝至宋朝嘉祐年以前,賦的格式是被限製。如官韻限八字,賦有八段如何寫,如何轉韻,如何牽扯都是有規矩。

更嚴苛些的考官還要‘四平四仄’,如出現‘五平三仄’這等是降一等的。

談及詩賦範文當屬《木雞賦》,以‘至此無敵,故能先鳴’為韻,以‘平仄平仄,平仄平仄‘的格式寫下來。

在嘉祐以前,任何考生學賦大多先生都要拿這一篇科場範文來講。

不過改變在歐陽修主持科舉之後。歐陽修提倡崇文之道,對於‘聲律之病’尤為痛恨。

故而歐陽修主張賦文體可以平實如信箋,最重要是言之有物。

嘉祐二年時,他將這一改革運用到那一年的省試中。

結果考完以後,歐陽修遭到太學生們的圍攻。不過事實證明歐陽修的正確,嘉祐二年的一榜進士含金量是科舉一千年來之冠。

到了嘉祐四年,歐陽修為殿試主考官再度堅持這一衡文標準。

如今到了嘉祐六年,王珪出為主考官。

王珪與歐陽修在嘉祐二年時共同主持過省試,而且還是歐陽修的鐵杆政治盟友,必然還是堅定支持歐陽修的。

故而章越在考前就衡量過,能寫出‘平仄平仄平仄平仄’這樣四平四仄韻格寫賦當然是最好。

但在考場上很難寫出包含平仄,字韻,且雄辯,說理透徹的文章,三者實難完全兼顧。

若完全兼顧,寫出一篇如木雞那真是牛人中的牛人了。

所以對章越而言,就必須有所取舍,甚至退而求次。

拋棄四平四仄,選擇字韻,說理,以三者取二作省試賦。

當然嘉祐以前的文風,就是選擇平仄,韻,而不講說理,如此就和劉幾一般碰得頭破血流了。

當然不信邪的考生哪都有,但需知雞蛋是撞不過石頭的,劉幾再牛如今不也改名叫劉輝了嗎?

當即賦題被人舉在牌上。

賦題名《金在鎔賦》。

賦韻為’金在良治,求鑄成器‘。

章越看了題目知道題出自漢書董仲舒,原文是‘夫上之化下,下之從上,猶泥之在鈞,唯甄者之所為;猶金之在鎔,唯冶者之所鑄’。

整篇題目議論這篇‘金之在鎔‘之意。

此題令章越大出意料之外,一般賦題以出自六經為準,其次才是正史。

這道題目出得有些偏,不過儘管有些偏,但賦題卻是很好理解,沒讀過漢書董仲舒傳也是寫出一二道理。

之後是賦韻‘金在良治,求鑄成器’。

這賦韻是官方給出的。

整篇賦要分成八段。

第一段以‘金’字為律,第二段以‘在’字為韻,最後第八段以‘器’字為收尾。

題目看到這裡,章越舒了一口氣,至少沒有考出太偏,但如何為賦就看各自的水平了。

當然這篇賦若寫得好,是可以說一番大道理的,押對這八個字韻不難,但要再拘於四平四仄的格式,那不僅對章越,哪怕是在場進士科的大部分考生而言能做到這一步也是難上加難。

至於文才之事,那更是難以預料了。

就好比王勃的《滕王閣序》和範仲淹的《嶽陽樓記》,你要說誰勝過一籌,誰也不好說,但拿到嘉祐六年的科舉考場上,考官肯定會選嶽陽樓記。

想到這裡,官吏給章越端上了第二碗茶湯。

章越照舊塞了一把錢給對方,然後將卷子收進油布袋裡,一麵喝著茶湯,一麵想著如何寫賦。

就在這片刻之間,章越已是擬好了一個大概的框架,就是以議論為賦,以論政說理為主,其中第三韻至第七韻都以議論充之。

咱們就是以通篇雄辯大論取勝,不走文采格律的路線的。

想到這裡,章越將第二碗茶湯喝儘後,當下提筆揮墨在稿紙上醞釀起來。

Ps:嘉祐六年省試賦早已散佚,選了半天,舉範仲淹的金在鎔賦為題。


最新小说: 黎明之蛛 抄家夜覺醒,八歲奶團撕聖旨救侯府 離婚而已,挖我雙眼做什麼 天庭QQ群 雌性墮落後,全星際美男都吻上來 江湖俠路 蛇君獨寵,渣男全家還敢吃絕戶? 凝鳳台 萬倍返還,年邁的我去當舔狗 港夜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