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筆鋒一轉,搬出孟子的‘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天意即是民意,天心即是民心。
人再如何認知天道,但總歸還是人在認知,而不是真正天道,故而最終還是落至人心來。
人心是一人之心麼?不對,乃是萬民之心。
如此整篇文章架構,王者貫通天地人,要上承天道。天道就是民意,王者需時時體察民意,百姓喜歡什麼就去為之,百姓不喜歡什麼就不去為之。
如此一篇文章就將春秋繁露與孟子的貴民,以民為本合二為一。
這也是自己當初寫給王安石那封信的初衷。
吾道一而貫之。
文合於誌,方能直抒胸臆。
章越可謂成竹在胸,筆下有神,一筆一劃仿佛不是寫於紙上,似老吏以刀在竹簡刻字,工匠拿著鑿錘刻於石壁。
這文章顯世以來,聖賢為何嘔心瀝血,為何有的人用儘畢生之力,滿腔熱血鑄就一篇文章。
為得就是文以載道,為己不泯然於眾,也為留遺澤於後人。
當章越最後一筆落定,方才筆下抽離,一篇賦作揮就。
章越寫就之後方察覺有人站在自己身側,對方什麼時候來得,在自己身旁站了多久,自己竟是絲毫不覺,方才寫得是有多入神。
章越略一低頭,看到對方明黃色的袍子下擺,當即身子一震,慌忙從坐席上起身,然後避席拜倒在案邊,一時說不出話來。
對方倒沒有說什麼,而是彎下腰從案上挪開鎮紙,拾起自己方才所寫的卷子來,詳視了一遍。
章越此刻不免心情忐忑,不知對方如何評價自己文章。
末了,此人對左右言道:“一筆好字。”
竟無一字點評試卷好與不好,難道我的卷子不能合對方心意?
不過章越心知對方一手飛白書天下聞名,能讚譽自己一筆好字,這是多麼高的評價啊。
章越見對方身旁幾位穿紫袍的人都是稱是。
章越心道,這幾位應該宰執吧。
說完對方又重新彎腰將試卷放在自己桌案上,並用鎮紙重新壓好後方道:“好生考!”
“遵旨。”
章越等對方離去後,方才起身重新坐於席上,看著案上鋪著平平整整的試卷,一時心情激蕩。
章越抬起頭看向天子,天子身子有些消瘦,雖到了知天命的年紀,但自有一番儒雅風流氣度。
如今在幾位紫袍大員陪同下巡視考場,每到一位考生旁即駐足一番,神態一絲不苟,期間也與韓琦等幾位宰執言談,倒是平易近人。
看到這裡,章越不由拋去之前的成見心道,這真是一位好官家。
想到這裡,章越又將視線收回卷上,平複心情後繼續寫文,此時日已過午,還有兩道題目。
正在這時宮中宦官們端著食案來了。
每桌考生皆有,有麵點還有小菜,還有一碗七寶擂茶,這真是太貼心。
章越也是肚子餓了,正好休息一二。他將卷子收起,然後端起熱氣騰騰的七寶擂茶喝了一口,頓時渾身通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