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餘士子經過兩製大臣篩選最後列名五人。
不過名次還要最後排定。
製科要排定三次名次,進卷一次,秘閣閣試一次,禦試一次,最後綜合定成績。
最後章越,蘇軾,蘇轍三人的進卷並列一等,至於王魁,王介則為二等上奏排名呈給天子。
其中本來蘇軾要第一等,章越,蘇轍第二等的,不過王安石等數人出麵反對,這三人才並為一等。
坊間裡雖傳聞章越的文章並非上乘,但在場官員哪個不是飽學鴻儒,貫通經史的,章越進卷的妙處都看在眼底。
最後朝廷下文給正在懷遠驛的二蘇,大興國寺的章越,大相國寺的王魁及住朝集院的王介。
到了六月,汴京上空出現了日食這等異象。
天子再度起複富弼為昭文館大大學士。
富弼辭而不受。執政遇喪皆起付,但富弼言金革變禮,不可用於太平盛世。官家連派五次遣使請富弼出山,富弼都不願意。
朝堂上陸續有官員上疏請韓琦出任昭文相。
韓琦也不推辭,大有天子任之,我即登位的意思。
這時候朝野上陸續有人傳聞,說韓琦與富弼在政事堂議論宰相起複之事時,韓琦故意當著富弼的麵說到,此非朝廷盛典。
朝堂上傳聞起富弼與韓琦二人不和。
富弼女婿馮京回京後,數月不曾去見韓琦。但富弼出言請馮京登韓府,這才化解了誤會。
眾人都稱讚富弼忍讓,有賢相之風。韓琦任事,堪為能臣之範。
不過韓琦還未出任昭文相,就遭人打臉了,打臉不是彆人,正是王安石。
但王安石剛知製誥,就有詔下,說舍人院以後不許申請塗改(詔書)文字。
王安石一點不含糊,新官上任就洋洋灑灑地寫了一篇文章表示反對說道,這塗改文字是外製的職責所在,你不可以剝奪我們的權利。
王安石在上疏裡有這樣一句‘特以出於執政大臣所建而不改,是則陛下不複考問義理之是非,一切苟順執政大臣所為而已也’。
這已不是含沙射影地批評了,而相當於指著韓琦的鼻子在罵了。
王安石與韓琦本就合不來,從此以後,二人索性就連見麵也不打招呼了。
這時候有人猜測,王安石一再在製科中貶損二蘇,是不是因為二蘇是韓琦推薦的緣故,故而狹私報複。至於為何殿試製科上要一再推舉王魁,難道是因對方是富弼侄孫女婿的緣故。
若王安石真是這麼想的,那麼在韓琦與富弼之間,他可是真的站錯隊了。
而王安石的好基友司馬光自知諫院後,屢屢就事上疏懇言,官家不僅一一接受,還在大宋的官場上刷足了存在感。
與此同時,與章越,王魁一並參加製科考試的蘇轍突然患病不能考試。
韓琦親自上疏,讓蘇轍與章越同例,一並推辭製科考試的日期,以示朝廷重賢之意。
官家同意了韓琦的上疏,將本在七月進行的製科考試,又延至了八月。
一時之間,製科未開考,但卻因章越,蘇轍二人兩度將考試延期,都令汴京官員百姓對這一次製科考試充滿了期待。
二蘇早已名聞汴京,至於章越,王魁也是今科中翹楚,還有一位王介也是飽學俊傑。
這五人究竟有幾人可入等?誰又能得敕頭?甚至入三等?
時光轉眼就至八月十七,製科秘閣考試這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