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宰相除授官職,故而章越接得任命後,還要去政事堂去感謝韓琦,張升。同時天子賜婚的事,自己也得去吳家張羅。
章越這回必須親自上門一趟了。
不過這日章越約了蘇軾,蘇轍兄弟一並入政事堂。政事堂自唐朝起而設,明清時取而代之是內閣。
二蘇與章越被小吏帶至政事堂外等候。宰相尊重,章越三人見宰相亦如見皇帝,一樣穿戴好靴笏。
見得韓琦,張升正從堂上步出,小吏立即上前給韓琦稟告。
章越旁觀,韓琦身為宰相,行止之間都十分有氣度,即便是這麼隨隨便便從政事堂步出,但那股卓嶽不群的範,著實令人醒目。
總而言之,韓琦一出場就好似喬幫主那般,仿佛身上自帶BMG一般。
隻是這股範,旁人覺得是士大夫風流,但在章越眼底韓琦這等鼻孔朝天之舉卻是等裝逼行徑,反正怎麼看怎麼不爽。
但先是製舉推薦,之後是宰相堂除,在外人看來自己雖沒有二蘇那麼鐵杆,但也是半個韓琦提拔起來的人了。
韓琦,張升本要出政事堂,但聽小吏稟告後停下腳步。
章越與蘇軾,蘇轍三人上前行禮。
韓琦先對章越道:“本朝故事,狀元簽判代還後即召試館職,陛下亦如此動問,不過本相言狀元公雖製科入三等,免去簽判代還,但年紀甚輕,驟試館職太速,既不是朝廷用人之意,也擔心於眾不服。”
“故而先讓你到秘閣辦差。雖非正式入館,但也是陛下磨練用人的聖意,在此你務好生用心,不可因位卑而疏忽大意。”
章越聞言心底有些不爽。
原來秘閣校理真是正授啊,自己以為是貼職呢。
不過館職是清貴之選,都是朝廷授予沒有犯過錯及京朝官,而且授館職者必經考試。不僅授館職要考試,知製誥也要考試,要不怎麼稱文學之士。
反正要在宋朝躋身高官,政治能力如何不談,但一個個絕對是考霸出身。
當然也有不經考試而命館職的,這必須驚才絕豔之士,朝廷會給予特殊的優待免去考試。
曆史上宋英宗即位後,他聽說過蘇軾的賢名想要重用他,打算命他知製詔。韓琦反對說,不行,蘇軾太年輕了,提拔至高位反而會害了他。
宋英宗又打算讓蘇軾修起居注,韓琦也反對,說陛下真器重蘇軾,給他一個中上館職就好了。不過入館職要考試,宋英宗說以蘇軾的才華,就不要考試了吧。
韓琦再反對說,蘇軾年輕資淺,一定要經考試才行。最後蘇軾召試學士院,這一次他又考了一個‘三等’,最後得授‘直史館’。
章越起初也以為自己是不用考試,直授館職,但經過韓琦說不是直授館職,而是真以京朝官身份去秘閣修書,不由有些不太樂意,狀元加製科三等,居然都沒有取得免試授館的資格。
不過章越知道既是朝廷已經安排,自己也不會反對什麼,於是就有些不情願地向韓琦稱謝。
韓琦道:“修書之事先不急,陛下已親口賜婚,你可完婚後再往秘閣赴任。”
“臣謝陛下隆恩,謝韓相公栽培。”
韓琦看了章越一眼,然後與蘇轍道:“你真要辭去商州推官之職?”
章越方才明白,原來蘇轍政事堂堂除為商州推官。
蘇轍道:“回稟韓相公,下官在策對上狂悖亂言,不僅至於家門受辱,還令相公遭奸人譏諷,下官實罪該萬死。”
蘇轍確實是惶恐不安,韓琦欲升任昭文相,此乃朝野皆知的事,在此關鍵之時刻,一點風吹草動都變得非常的微妙,在朝野上下的眼底這件事會被無限的放大。一點細微之事,都可能導致最後功虧一簣,何況封還詞頭這麼大的事。
蘇轍因自己禦試策對,被王安石拿來作為攻訐韓琦的利器,這對於被韓琦一手提拔起來的蘇轍是十分不安心的。
韓琦聞言回顧與身旁張升相視笑了笑,然後對蘇轍道:“本相為官三上三下,經曆多少事,幾句誹謗之詞與之相較實如……如屁一般……”
若非此是政事堂重地,章越,蘇軾差點都笑出聲了。
堂堂宰相口吐芬芳,跟李德裕罵韋弘質賤人差不多。禦試之中,章越將韋弘質寫作韋洪質,因為太祖趙匡胤之父名叫趙弘殷,必須避諱。
章越突然才發現韓忠彥的性格,實在是似他老爹。
韓琦對蘇轍繼續道:“你既上疏養親,本相也不攔你儘孝道。你身子不太好,閣試之前不還大病了一場,既是養親也在家歇養三年。等汝兄長代還回京之時,本相再薦你為官。動輒畏懼人言,為甚官去?”
蘇轍感激地道:“謝韓相公。”
韓琦又對蘇軾道:“汝文才甚矣,但出任地方官簽判又是不同,好生用心實務。”
蘇軾簽署鳳翔府判官,對於蘇軾韓琦倒沒太多的話,蘇軾鄭重地道:“謝韓相公提點。”
三人再拜謝張升,兩位宰相即離開了政事堂。
章越與二蘇又去沈遘,司馬光等處一一稱謝,中途還去酒樓吃飯,期間蘇軾蘇轍他們與章越言語起了王安石不近人情之事。
蘇軾言道:“堯舜三代之治,必本於人情,不以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乾譽。故而人情,不僅是吾治學之道,還為施政之所來,不近人情,不可為法,不近人情者更不可治天下。”
“爹爹言王介甫如王衍,誤天下者必為此人,蓋為不近於人情者,必為天下之大盜!”
章越聞蘇軾之言略有所思。
王安石不近人情,那用於為政是否也是不近人情呢?
元佑時,司馬光主政,遇到滿朝諸公都問私計足不足。
眾官員們都奇怪,哪有宰相見麵就問官員‘私計足否’的道理,司馬光解釋說:“倘衣食不足,安肯為朝廷而輕去就耶。“
明朝袁宏道評價司馬光,學問到了透徹處,言語句句都是人情,從不以道理約束他人。
蘇轍問章越如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