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越又驚又喜地問道:“若到了日後王公位列宰執,亦可容交引所存一席之地?”
王安石心底其實對如今悶悶之政失望透頂,根本無心想到自己能為宰執的一日。但見王安石聽章越如此誠懇地言道,忽然恍然原來對方一直一直都這麼敬佩自己啊!
王安石轉過身去,不再直視章越,而是言道:“若有這麼一日,老夫答允你。”
章越大喜道:“如此多謝王公了。”
章越與王安石話彆。
最後章越對王安石言道:“在下一直深信王公他日可濟天下蒼生!”
王安石聞言一愕,想起自己年少高中時慨然有矯世變俗之誌,每思為天下蒼生作一些事,與同僚慷慨激昂而談,常常夜不能寐。
為官也求‘俾得因吏事之力,少施其所學’,以學以致用,經世致用自命!
他自負才高一世,除了周公孔孟之外,古往今來無人可與自己比肩,可如今見識卻不如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年輕人。
如今自己性子卻令一直在仕途上屢屢碰壁,先帝對他沒有半點賞識之意,又與韓琦,歐陽修先後翻臉,與因循守舊的官場處處不和……
在汴京這數年,實在是王安石一生最困頓的日子。
不知到底有哪一日,方可真正‘濟天下蒼生’!
故而對章越的話,王安石默默地道了一句:“老夫慚愧!”
但王安石看著章越卻作若無其事地擺了擺手。
……
這也是王安石與章越第一次如此深切的長談,也是王安石第一次將章越視為如司馬光,呂公著等可以共語探討之人。
不過數日之後,王安石母親病逝。
王安石侍母至孝,仕官以來屢屢以母歸養調動之先,上疏朝廷,而且又與韓琦不和。
王安石之前本可為舍人院第一廳,很可能升為翰林,韓琦為阻王安石仕進,特意將資曆各方麵都在王安石之上的張方平調回舍人院第一廳,阻止王安石補入翰林了。
到了這一刻,王安石索性辭官丁憂,對於汴京沒有半點留戀地返回了江寧。
王安石想起弱冠之年隨父在江寧讀書,立下‘欲與稷契遐相希’的大誌,如今他要回江寧找回年輕時那個自己。
他已打定主意,決不再履官場,一心授徒同時著書立作,將自己學問傳播下去!
王安石回江寧之際,蘇洵寫了《辨奸論》雖未指名道姓,但人人都知罵得是王安石。
王安石對蘇洵對己攻擊不出一言,他反而寫了兩封信分彆給司馬光,王陶,盛讚交引所之利,希望二人不要在此事為難。
而身在汴京的章越在得到了韓琦,蔡襄,沈遘等大臣的支持後,上疏朝廷提請立‘交引所’,一切官員吏製如都鹽院故事,由三司所轄。
此事在朝堂又引起了一場討論,不過這一次討論因沒有了諫官領袖司馬光,王陶的反對,最後沒有掀起大的爭論。
嘉祐八年九月交引所正式得設,一切吏員任命由章越便宜行事。
章越如願以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