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在朝的大臣們幾乎都記不得當年章獻太後垂簾時的光景。
如今這延和殿因靠著官家的正寢福寧殿,便相當於是崇政殿的後殿,故而君臣在崇政殿議事後,常常退至此殿來歇息。
現在延和殿就是便殿的存在。
章越收了雨具在台階上拍了拍,瀝乾水後交給一旁的宦官。此刻但見一位紫袍大員站在一旁拂去袍角上的雨水。
對方不是彆人,正是王珪。
章越上前畢恭畢敬地行禮道了聲:“下官見過翰長。”
王珪見了章越亦是笑嗬嗬地打了招呼。
章越忙上前給王珪整理衣袍,王珪稍稍推辭,還是接受了。
王珪是章越的座師,雖說這師生關係擺不到台麵上,但私下章越對王珪還是持弟子禮的。
這時候一旁傳來腳步聲,同樣身為翰林學士的王安石和司馬光正好到此,看到了章越給王珪整理衣袍的一幕。
王安石與司馬光的表情各有不同,然後與王珪打了招呼。
王珪笑著與二人說了幾句話,王珪為翰林學士已經十二年,可謂是老翰林老學士了,而王安石司馬光都是剛出任翰林。
不過章越感覺到王珪在司馬光,王安石麵前好似氣勢短了一截,仿佛十幾年的資曆優勢不存在一般。
章越明白在仁宗立儲的事上,王珪出了差錯,這一步錯步步錯。英宗在位三年,王珪一直是謹小慎微,直到英宗去世前,讓王珪為端明殿學士,這才緩過來。
相反司馬光是建儲的大功臣,走到哪裡都是理直氣壯的。
這時候官宦來此道:“幾位學士都到了,官家早就在殿內等候呢。”
幾名官員立即舉步進入延和殿。
王珪是翰林承旨學士,地位最高走在前麵,其後是司馬光,王安石,章越陪在最末。
今日官家召見幾位翰林學士議事,章越則是來當人肉背景牆的。
入殿之後拜過了官家,議論的便是如今河朔的災情。
生了災情就要賑災,可是國家沒有錢,三位學士便討論人事,官家抱怨天下三百軍州官員多不得人。
司馬光上前侃侃而談說,我們一級一級監督,以監司監督地方州官,州官監督縣官,再讓諫官監督監司,如此就可以得人了。
官家道:“可惜如今諫官也不得人。”
司馬光道:“陛下,諫官需三者,一不愛富貴,二重於名節,三通曉治體,如今鹽鐵副使呂誨可以勝任。”
官家聽了點點頭。
章越在旁聽延和殿內議事,主要是司馬光在說,王安石偶爾發表幾句意見,至於王珪始終一言不發。
這時候官家道:“這一次河朔大災,國用不足,曾公亮建議今歲朕祭祀南郊,兩府大臣辭去賞賜,朕命學士院取旨,你們可有劄子上!”
司馬光和王安石各取出一封紮子奉上。
章越從官家身旁降階拿過紮子奉給官家。
卻見王安石與司馬光意見截然相反,然後章越便看著司馬光,王安石二人當殿開撕起來!
。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