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視察太學時,要當眾對三老五更行跪拜之禮。
但如今?
另一個時空曆史上乾隆皇帝有一次突發奇想,說過去都有三老五更之禮,我打算恢複一下。
張廷玉聽了直接反駁道,哪個大臣敢受之。
章越等人都是翹首以待,但見遠處黃塵飛揚。
天子車駕未至,但禦騎前導及鹵簿緩緩走來,便足足行了兩三裡路。
隨即天子車駕抵至,太學門前布下了陳設儀仗,然後王安石,司馬光,呂惠卿等上百名大臣都是步行從駕左右。
官家從車駕上步出,這一幕日頭初升,正好萬道金光撒在禦駕附近。
章越率領眾官員都是山呼萬歲。
官家頭戴通天冠,甚是輕鬆地走下了車駕,看著章越等路旁迎接的學官點點頭道:“不必多禮。”
到了大門,官家舍了車駕,改坐禦馬徐徐馳入太學,王安石,章越等大臣,學官們皆隨在身後。
太學生們都是侯在道旁,一睹天子尊顏。
官家坐在馬上看著遠處太學的齋舍以及新修葺的講殿,不由微微點了點頭。
官家先入大次之中稍作歇息,更衣之後便去正堂上進行釋奠禮。
釋奠禮也是釋菜禮,在西周時便令學官祭祀先聖先師,那時孔子還未誕生。到了漢朝獨尊儒術,孔子先被尊為先師,又被尊為先聖,於是釋奠禮便是祭拜孔子。
而釋奠禮一般是冬至時進行的,而官家選在冬至時來太學祭祀先師,這其中的意義不言而喻。
儒家三禮,尊天地,尊祖先,尊君師。
官家至太學親自祭孔子,表示自己是尊重儒家傳統的,但連著如今的變法放在一起思考,便可以明白這一舉動的意義。
釋奠禮才是這一次幸學的重中之重。
釋奠禮後,官家便看十哲畫像。
官家臨時出題,命隨行的宰臣,翰林學士分彆給十哲撰文。
官家也是亂點,王安石點了顏回,司馬光點了子貢,但對於隨侍在旁章越,他本沒有資格。
但官家偏偏點了他,讓他給子夏撰文。
章越等人依命一邊思考一邊撰文,這時官家又對下麵的眾太學直講問道:“聖人幽讚神明,仰觀俯察,始作八卦,後聖重之為六十四,立爻以極數,凡斯大義,罔有不備,而夏有《連山》,殷有《歸藏》,周曰《周易》,《易》之書,其故何也?”
但見一名老者出首答之道:“回稟陛下,包羲因燧皇之圖而製八卦,神農演之為六十四,黃帝、堯、舜通其變,三代隨時,質文各繇其事。故《易》者,變易也;名曰《連山》,似山出內氣連天地也;《歸藏》者,萬事莫不歸藏於其中也。帝又曰:若使包羲因燧皇而作《易》
……”
官家聽這老者答了不由大喜道:“卿果真是易學精湛,不知卿在太學任何職?”
對方言道:“回稟陛下,臣名叫周敦頤,受章待製之請如今暫在太學講學。”
官家一聽對方竟是周敦頤不由大喜道:“朕曾日以繼夜讀卿之文章,不意在此見麵。”
1秒記住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