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一路陰沉著臉,方才麵對劉希奭的質問,他重重地一哼表示了回答。
章越見情況不對,趕緊支開了王韶。
如今劉希奭則與章越不住地說著什麼。
身為走馬承受,作為皇帝的耳目,劉希奭也是在作他本分之內的事情。
他的情緒有些激動,但章越還是在安撫他。
劉希奭不是傻瓜。
顯然易見,從啞兒峽至永寧寨這一段地形,以峁為主,當然也不是不能屯田,但屯田的後果就是得不償失。
再從永寧寨至成紀這段渭水河穀,也沒有荒田,歐陽修老丈人薛奎知秦州時,便在秦州進行過大規模屯田。
王韶給皇帝上疏的原文是從成紀到古渭寨,一共三百多裡的渭水河穀,足足有上萬頃可耕,但章越他們走了兩百多裡都沒有荒田可以屯墾。
這都快要走到古渭了,哪裡來的良田萬頃?
李師中不是瞎子,他固然與王韶不和,根本不會子虛烏有地捏造來攻訐。
竇舜卿,以及後來的李若愚,王克臣都不敢如此冒欺君之罪。
如今看到真相,劉希奭激動了。
不過章越卻反複地勸劉希奭忍耐。他在協調劉希奭與王韶的關係。
常有個問題,什麼是人情世故?
不是拍馬屁,見人奉迎就是人情世故,真正的人情世故,就是隊伍的合作,個人的忍耐,以及為了目標實現作出的協調。
章越不能讓劉希奭這個時候揭發彈劾王韶。
沒有出兵前,內部絕對不能亂。
次日眾人已接近古渭寨。
這裡天很高很藍,河水也更澄清起來,隨處可見水草豐茂之狀。
雖說朔風更烈,但章越心情卻好了起來,因為在河邊章越總算發現了數處屯田的痕跡,但粗略地算了算大約有幾十頃這般。
章越向劉希奭解釋道:“渭水在古渭寨以下可耕種的河道確實不多,但有啞兒峽寨以北至古渭寨這段看來可以屯田!”
劉希奭看了一旁的王韶一眼,但道:“即便如此,也難說有千頃之地。”
王韶舉起馬鞭向西一指道:“從古渭寨西至渭源堡有六十裡,彼處河穀水草比這裡還豐盛。”
“如今隻要渭源堡建好,即可在這六十裡河穀處屯田,最少有五六千頃地。”
聽了王韶的話,章越總算有數。
什麼是真相?真相就是你說一段,我說一段,將兩邊揉起來就是真相。
李師中他們有沒有說假話?沒有,但也有不實的地方。
王韶有沒有說假話?有說假話,但也有真的地方。
過啞兒峽,便不是渭河中下遊的峁地,在渭水上遊之處確實有可以大規模屯田的地方。
特彆是從渭源至古渭寨這六十裡地。
隻是從王韶說的三百六十裡的渭水河穀,縮短到了隻有一百裡。
能怪王韶嗎?
言辭不誇張,就不能爭取到資源,無法讓朝廷扶持他的河湟開荒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