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逵當初力阻對橫山用兵,故而被韓絳排斥,從節鎮鄜州的任上,改調去秦鳳路任兵馬總管。
什麼鞭撻四夷,什麼複興漢唐故土,如今麵對西夏都不能勝,還最後功敗垂成。
官家想到這裡,仰望蒼天心道,列祖列宗,難道朕一直所為真是錯了嗎?
即位五年來,朕兢兢業業,旰食宵衣所為的一切,那麼多的錢糧投入,那麼多的物力人力,都是井中水月,徒勞無功嗎?
看著官家的神色,王安石一言不發,文彥博,王珪,馮京都是道:“陛下,保重龍體,日後再徐徐圖之便是……”
官家無力抬了抬手,他此刻覺得一陣陣地頭暈眼花。
一旁內侍都是關切,官家雖不過二十多歲,但如仁宗皇宮,英宗皇帝一般都有氣怒攻心時,便頭暈目眩的毛病,甚至會難以言語。
眾臣們不再多說。
內侍連忙端上一碗茶湯,官家呷了一口,定了定神道:“立即召郭逵回京。”
官家心想,以後如何對夏作戰,還是要聽聽這位宿將的。
怎麼沒看到吳充?
官家打量了一下,但見樞密院裡文彥博,馮京都到了,唯獨吳充不在問道:“吳卿呢?”
“回稟陛下,吳充在樞密院等一份邊報!”
正說話間,眾人看見金明池邊身穿紫袍的吳充正疾步趕來。
“陛下,請恕臣來遲了。”
官家問道:“吳卿,等得是什麼邊報?”
吳充道:“啟稟陛下,是秦鳳路經略安撫使韓縝,秦鳳路兵馬都總管郭逵聯名上奏的,再經由陝西,河東宣撫司韓絳轉發的捷報!”
“哦?”聽到捷報二字,原先是精神萎靡的官家忽然間精神一震。
……
“速稟朕來!”
文彥博看著一副小心謹慎樣子的親家吳充,在契丹出兵的情況下逼迫宋軍不得不屈辱地在囉兀城城下退兵,官家亦不得不吐出這塊費儘氣力卻沒吞下肚肥肉時,他若能拿出一份捷報,那當是如何?
文彥博深感這位小自己十五歲的親家,日後仕途上怕是不止於眼前的樞密副使啊。
吳充將捷報呈給文彥博,如此重大的捷報肯定是身為樞密使的文彥博宣讀。
文彥博在宣讀前,先一目十行地瀏覽。
這是他幾十年官僚的經驗。
這份報捷的文書,是章越,王韶二人起草,然後經過韓縝,郭逵的潤色,最後再經過了韓絳的確認。
從上到下手續都十分完整嚴密,每個人都有畫押,簽字。
有的邊臣為了貪功,未經上司確認,便將毫無憑據的捷報稟至樞密院來。
這樣的捷報,文彥博再沒有確認前,肯定是不會拿給官家的。
但是如今還有吳充的背書,文彥博底氣十足,在眾人麵前宣讀……
汴京春天的午後,天氣是說變就變,轉眼間一場春雨經過短暫的醞釀後便落了下來。
正所謂春雨貴如油,這一場春雨正好解了初春的旱情,滋潤了郊外的萬千田畝,真可以說是及時雨。
而在春雨中的金明池邊,這張捷報也恰好似這場及時雨般,潤進了官家的心田。
章越,王韶本是作為一路偏師,策應正麵的種諤攻取衡山,吸引西夏人注意,分散其兵力。
沒料到章越,王韶不僅吸引了西夏人的兵馬,還先後擊敗了保泰軍監司和天都軍監司,大快人心地將偽帝李元昊所建奢侈無比的天都山行宮給一把火燒了!
宋軍一路行來攻陷大城三座,小城十餘座,擊破敵軍數萬,王韶,章越用兵,每戰必勝,連戰連捷,破敵如卷麻席。
降服大小蕃部共十萬帳,數十部蕃部首領臣服我兵威,願意獻土納質從此歸附我皇宋!
除了破敵,最大的功勞是將古渭州,會州全部及蘭州,臨桃一部收入大宋版圖,一次性拓地上千裡,使自唐朝時便淪喪於外的故土,重新歸於我華夏。
這樣的邊功,是太宗皇帝平定北漢後,再也沒有的。
一支不抱有期望的偏師居然打出了這樣的戰績。
官家此刻已是以袖掩麵,眾臣們都識趣地將頭仰起看天,一並盯著天邊那朵雲。
半響後,官家站起身來擲地有聲地道。
“賞!朕要大賞有功之臣!為我大宋開疆擴土的將士們!”
“朕……朕還要告太廟!告慰列祖列宗,我大宋的曆代皇帝!”
看\寒門宰相\就\記\住\域\名\:\w\w\w\.\8\2\z\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