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侯位尊如從三品。
宋朝的爵位與唐朝不同,唐朝是什麼爵位,決定了你有多少食邑。
而宋朝是有多少食邑,反過來決定了有多高的爵位。
比如開國伯是七百戶,開國侯是一千戶,食邑的數量到了便可以升爵位。
而食實封五百戶才是真正的‘食邑’,按照每戶每月折錢二十五文而論,實封五百戶就是每個月俸祿多十二貫五百文錢。
章越這一次是特賜,因戰功一下子封至開國侯。
以後十七娘便可尊稱一聲侯府夫人了,這當令京師多少官宦人家女子羨慕。
至於本官升為左諫議大夫,也是躋身為大兩省的官員。
所謂大兩省,就是中書門下兩省官員,左諫議大夫正好是進了門檻。
同時左諫議大夫也是階官,比如吳充拜樞密副使時,本官也僅是左諫議大夫而已。
換句話說,章越本官升作左諫議大夫後,也具備了拜樞密副使,位列宰執的資曆。
當然具備資曆還是不夠,真正成為後備宰執,還是要先成為‘四入頭’,就是先升任為翰林學士,禦史中丞,開封府知府,三司使之一才行。
樞密直學士乃直學士之首,下一步可進為閣學士。
閣學士之後便是殿學士。
如果官員出任翰林學士,本官在左諫議大夫以上,但還是沒有位列宰執的資格,因為還有一道坎。
端明殿學士便是宰執的最後門檻,王珪當年在立儲的事上站隊錯誤,人家英宗皇帝可是一直懷恨在心。
到了治平四年時,英宗才讓他成為端明殿學士,真正具備候補為宰相的資格。
不過王珪入相還是拖到了熙寧三年末。
但這一次關於章越官職的商議,還是經過了一番波折的。
汴京的經義局中。
王雱與呂惠卿各坐在東西兩個廂房裡撰書。
所謂三經新義分為《周官新義》,《毛詩義》,《尚書義》。
王安石自編周官新義,而毛詩義與尚書義,則交給新黨最有才乾學問的呂惠卿及王雱來編寫。
王雱寫到一半時,有人入內與他耳語了數句。
王雱聽了點點頭,對對方指了指正在另一間屋裡編書的呂惠卿道:“將章度之升大兩省之事告訴他。”
王雱繼續撰寫經義,片刻後卻見呂惠卿過來敲門。
王雱心底笑了,他與呂惠卿雖同在一個書局裡,但幾乎是老死不相往來的那等。
見了麵王雱對呂惠卿道:“終於還是如他之願了,一介寒門至狀元,敕元,書生領兵還能滅國,擒酋,了不得。”
呂惠卿明知王雱這番話故意說給他聽的,但心底仍不是滋味。
呂惠卿道:“不錯,沒料到用兵上連王子純也不如他。”
王雱聽了火冒三丈,呂惠卿是暗諷,當初用王韶易章越經略使之策完全失敗嗎?此事不正是他一手主導的。
二人麵前一團和氣,但私下卻是針尖麥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