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八十一章 太後與官家(兩更合一更)_寒門宰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寒門宰相 > 九百八十一章 太後與官家(兩更合一更)

九百八十一章 太後與官家(兩更合一更)(1 / 2)

章越到了河陽後,離京城就很近了。

到了這裡他稍稍歇息了一番。

當時宋遼對峙最危急的時候,沈括向官家建議,一旦前線兵敗,要防止遼軍南下,必須緊守河陽,防止遼騎渡河。

有人就建議立即拆除河陽三橋。

現在這些危機早就煙消雲散,河陽橋上商旅南來北往,好生熱鬨。

但章越抵時,河橋早提前一個時辰被封鎖,客商擠至兩岸不得通行。河陽官員親自至橋邊迎候。

當宰相儀仗抵至河橋時。

“是,章相公回朝了!”

沿途百姓們則是奔走相告。

在青羅傘下,章越看向追隨他而行的百姓,舉起手來抱了抱拳。

黃河濁浪拍打著河橋。

……

過了河橋,章越抵至驛站歇息,沿途之事都由蔡京操持。

比如官員接待,下榻住宿等等。

有了蔡京在身邊,章越無一不感到滿意,什麼叫‘凡事多想一步,考慮到上級的前麵’,蔡京是也。

向州縣迎接官員,驛站驛丞通報路線,製定計劃,還有驛站裡的接待等等。

蔡京會派人到前站,具體到哪裡下車,哪裡落座,到了以後吃什麼,章越有哪裡忌口,平素茶食喜好,都一一吩咐。

蔡京實在太會揣摩自己的意思。

章越覺得太興師動眾,他平日喜歡微服出巡,作平民與人交往,可如今身為宰執,自不得不接受這些,免得外人不知相公之尊。

這是宰相該有的尊重,而非自己。

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對相公要如何恭敬,所以必須教。

通過繁文縟節體現宰相之威,章越一路行來,無論官員雜役,都是顯得恭恭敬敬。

這不得不說是蔡京的本事。

進入了驛站後,驛丞迎候,章越回到驛舍守吏立即伺候開門,一旁有候人隨時服侍著一舉一動。

坐下之後左側案上有梨,栗等時鮮水果,右手邊則是乾果以及素酒。

章越緩緩坐下整衣正坐,如今進了京,一舉一動要附和相體,不似在真定時,穿個寬鬆的衣裳亂轉。

在驛站這地方,耳目眾多,容易被人說閒話。

“爾等先下去吧!有事再吩咐。”

章越一言下,幾十名吏役隨從等方才無聲退下。

四周一點聲音也沒有。

看來蔡京早已經安排了,不許驛站內有任何聲音打擾自己休息。

穿越之前章越聽過一個段子,有個領導不喜歡聞蚊香的味道,所以他的手下帶著一群人提前地方,全程手動滅蚊。

章越見左右無人了,方才半躺在榻上歇息,先拿起邸報,朝報看了看,邸報是進奏院所出,大多官員都要從邸報來了解朝廷大政。不過邸報上,都是中書下進奏院刊發的,內容不多隻有詔令,朝臣奏疏的內容。

至於朝報,也是官媒,這內容記載的也比邸報廣許多。朝報編者是門下省,有時候會有選擇地增刪奏疏。

王安石很討厭朝報對他言辭或奏疏進行增刪,達到一等斷章取義的效果。

王安石曾比喻過,《春秋》不過是爛斷朝報的水平。

章越略掃了幾眼邸報,朝報,最後拿起了小報津津有味地看起。

小報就是民間報社,說白了就是路邊社出品,不對內容負責。作為路邊社的‘記者’,如同今日自媒體般,為了‘十萬加’,往往是語不驚人死不休。

不過有些看似離譜,但真是內幕消息。就算不靠譜的消息,也能博之一笑。

章越目光掃到一行上麵寫了幾個字,高太後因小事罵了朱婕妤,朱妃當場流涕。

小報上有高太後與朱婕妤的對話,寫得是活靈活現。二人當時的對話也就算了,居然還有各自心理活動的描寫,簡直絕了。

如同民間媳婦與婆婆吵架鬥嘴的一般,而且牽涉到皇室之內,屬於一般市井百姓最喜聞樂見的段子。

章越看了笑了笑,覺得並非空穴來風。

高太後為什麼罵朱婕妤?

朱婕妤出身卑微,但她去歲年末時給官家誕下了皇六子啊。章越不清楚這皇六子是否曆史上的宋哲宗,畢竟他比曆史上的生辰提前了一年。

朱婕妤確實是她的生母。

聽說官家很是喜愛皇六子。但這時候高太後卻批評了誕下皇嗣的皇六子的朱婕妤。

小報的內容可能是假的,但高太後批評朱婕妤卻是真的。

章越翻過邸報後,唐九入內道:“啟稟相公有家信。”

章越看了家信,原來是十七娘送來的。

信中自是說些家事,信中提及在月前皇後生辰時,自己入宮拜賀。皇後特意拉著自己說了一番話。

雖是一些平常話,但十七娘每字每句都寫在信裡,後方附了一句話‘似有深意’。

看到此事,章越警醒了。

一件事無妨,兩件事是巧合,三件事就不是了。

天家無私事,到了他如今,不可避免也卷入其中了。

“相公,用點心了!”

章越聞得言語,但見一名十五六歲丫鬟,端著一碗羊湯入內。這碗羊肉顯是熬的功夫很足,上麵浮著金黃金黃肥羊肉,裡麵放著枸杞,黨參等藥材香氣撲鼻,還有兩段小蔥點綴其上。

至於端湯來的丫鬟十五六歲,堪稱美貌,又帶著這股年紀的純真和羞澀。

章越看著丫鬟端湯的玉腕和碗壁的白瓷幾乎如同一色,不由覺得心底一動。

看著那丫鬟放下湯碗後,遲遲不走的樣子,章越恍然,好你個蔡京,連這都考慮到了。

……

次日,章越從河陽進京。

消息從皇城司一路探得,隨時稟給官家。

皇城司由探事司和冰井務組成。

自變法以後,皇城司的規模不斷擴大。熙寧五年,設立京城邏卒。皇城卒七十人,開封府散從官數十人,專門在城中尋常,任何有誹謗時政者,收罪之。

司馬光在日記裡說王安石,派皇城司七千人巡查京城,道聽有人謗議者,立即收罪。

這話不實,因為皇城司編製不過三千餘人,而且負責刺探的探事司不過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而且最重要的是皇城司根本不聽王安石的,而是聽官家的詔令。


最新小说: 我靠毛茸茸緝凶,帶飛祖國被收編 穿成七零病西施,痞帥硬漢抱著寵 混沌絕獄 小米重工,第一次創業! 我在水災遊戲裡搞經營基建 嫁紈絝少帥小叔後,渣男為我殺瘋了 錦堂玉謀 火影:開局獻祭白眼,滿級見聞色 諜戰:紅鸞歸巢 假千金回村種田,真豪門痛悔發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