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便不信了。
……
歲末了。
章越在府告疾月餘。
朝中確實不少大事,張璪出任翰林學士之事,確實令章越感受到初春寒意。
張璪當初是他罷出京去的,王珪,元絳推舉張璪為四入頭,也是多一個自己潛在的敵手。
當然自己在中書時候肯定是能反對的,但誰叫自己離開了呢?
果然還是那句話,不為刀俎,便為魚肉。
稱病了沒辦法參與權力決策,這是必要承受的代價。
還有蔡京近來神色也有些不對,有些心不在焉的樣子。
如今章越在家裡用炭火烤著小銅爐,然後再用切成薄片的樣子,用筷子夾起放進銅爐裡涮。
這羊肉是契丹來的,相比之下大宋的羊肉就是渣渣,隻是契丹羊輾轉數千裡來至大宋剩下的不多,除了先供給皇室,其餘都貴的驚人。
至於涮羊肉也不是章越的發明。
在《山家清供》中,就談到涮羊肉。隻是將羊肉切成薄片,用酒、醬、花椒浸泡入味,再入水燙熟,沒有調料。
廳裡四角都點著炭盆,廳內可謂溫暖如春,但在這寒冬臘月裡吃上一頓涮羊肉,彆提多舒坦了。
沒有公事的時候,章越過得確實挺舒服的。
章越用筷子夾了一大把羊肉,放在蒜蔥中一蘸,放入口中大口咀嚼,這等大口吃肉的日子實是太舒坦了。
如今的處境也是章越有意為之,人不能一直太順嘛,必須走走停停。
現在不必以往,過去章越官卑與官家間隔著太遠的距離,所以君臣關係一直很好,現在成為宰執就沒辦法如以前那般了。
君相矛盾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普魯士統一德國後,俾斯麥曾道,一次德法戰爭在不太遠的時間內發生。
毛奇亦道,那個放火把歐洲付之一炬的人,那個將火柴丟入火藥桶的人,真是罪該萬死。
俾斯麥和毛奇罵的就是那些一味鼓吹民族主義,利用德國人民的愛國熱情來發動戰爭的人。
但這些人永遠站在政治正確的地方,無論輸贏都不怕被指責。
現在官家一意在‘恢複漢唐盛世,中興我大宋’的執念中不可自拔,下麵的官員隻能被動地迎合,更多地拿作為進身之階。
章越不論是不是反對伐夏,都必須在這個時候,潑一潑冷水,讓官家醒一醒。
老話說得好‘君有諍臣,不亡其國;父有諍子,不亡其家。’
章越想到這裡,又添了幾塊炭,拿起折扇煽了煽銅爐底下的火。
寒夜漫漫,章越順手取了手邊的書卷看起,閒居之時,也讓他看清楚很多事。
他與官家沒有大的矛盾和衝突。
人與人相處有個原則,那就是‘親者嚴,疏者寬’。
為什麼大領導看起來都是和藹可親,小領導都是凶神惡煞?
因為大領導不與你發生直接的利益衝突,所以就‘疏者寬’了。但大領導私下對直接關係的小領導那就凶神惡煞了。
章越如今與官家直接打交道,矛盾也必然多。
但人與人之間要維持長期的關係,一定是小吵勝過大吵。所以說為什麼要表達憤怒,而不是憤怒的表達。
每當威廉一世與俾斯麥意見相左時,俾斯麥當即以辭相要挾。
威廉一世立刻就對他言聽計從。俾斯麥還洋洋得意地對旁人道:“當我用辭職恐嚇時,老頭子(威廉一世)就會流著淚說‘現在連你都不理我了,我怎麼辦呀’?”
後來威廉二世就不慣著你俾斯麥,俾斯麥辭了一次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章越選擇‘告疾’,咱們也不掀桌子,否則他就直接點‘辭相’了。吵架既可以是翻臉,也可以是維係關係,就看你目的是什麼。
作為一個政治家,你要時時知道你的用意是什麼?要避免感情用事。
而他章越要回朝堂上,也很容易,隻要他身段柔軟,便又是大宋的宰相。
他又不是放不下麵子的人,都到這個位置上麵子算個屁啊!當初自己與王安石關係惡劣到那個程度,都是主動書信以示好。
不過有時候故意賣一個破綻,來看清一些人一些事,也是他有意為之。
這一次章越與官家看似君相失和,但實際上來勸的人不少,擔心此事發生,這情他章越一定記得。
而也有人幸災樂禍,落井下石,那麼……
而章越可不似呂惠卿那般,一次性地乾掉所有政敵。
一次解決一些,一次再解決一些,而且還要殺人不沾血,讓你們無話可說為止。不求大勝而要小勝。
他章越的執政風格與此如出一轍。
正在這時,忽有人稟告說,韓忠彥來了。
章越大喜,韓忠彥終於服除回京。
韓忠彥是除了黃履外,章越少數認可的朋友。隻是熙寧後因為韓琦之故,韓忠彥日子一直過得不太好。
僅是罰銅就被罰了兩三次。
官家也是帝王權術,時不時地敲打下韓忠彥,也是通過這來告訴在相州的韓琦。
儘管韓琦沒有‘反意’,但作為天子思維角度總是與大臣不同的。章越記得自己奉旨探望韓琦病情時,全家老小那惴惴不安的神情。
如今韓忠彥服除之後,自不用如當年那般謹小慎微。
韓忠彥看見自己後大笑道:“你果真沒病!”
章越對韓忠彥道:“低聲一些,若給人知道我在此吃銅爐涮羊肉,那我告疾之事也是泡湯了。”
韓忠彥笑了笑,自己動手挪了一個坐墊坐在章越麵前對麵,絲毫不客氣地夾起涮菜往銅爐火鍋裡涮,吃得是津津有味。
章越也不客氣,與他大快朵頤,還從旁開了一瓶佳釀。
韓忠彥吃了一口酒。
章越也飲了一盞。
韓忠彥道:“我這一次進京在酒樓聽得不少書生都是慷慨激昂而談,說要本朝要伐夏之事。”
章越道:“已是路人皆知了嗎?”
韓忠彥大笑道:“當然,官家還覺得他辦事周翔,連一乾樞密院的大臣都瞞著。”
“三郎,你怎麼看?本朝若伐夏有幾成勝算?”
章越道:“且住,三郎二字,也是你韓大如今能呼的?”
韓忠彥哈哈一笑。
章越頓了頓道:“夏國百年之國,豈是一朝一夕可下?”
“那你如今要病到什麼時候?”
章越道:“我哪裡是病,不過是尋得養生之法。至於伐夏之事,我想過了官家與朝中大臣戰意如此之高,我是強勸也勸不住的。”
“等到攻夏之役一起,他們便會知曉的,此賊不可輕之。可笑,連呂惠卿,種諤那等能臣名將都覺得西夏可一戰而下。至於其他極力鼓吹之人不知多少。”
“官家也是盲目,說實話若全力伐夏,勝算隻在六成,若依我言徐徐進取,則為十成!”
韓忠彥道:“若是這般,你更要輔佐陛下了,否則一旦敗事一起,以後就沒有什麼徐徐進取的機會了。”
章越笑了笑。
韓忠彥道:“你不會等敗事一起後,再出山收拾殘局吧!”
章越沒有回答,而是在心底道,人言千次萬次,都不如碰牆一次!
官家此次心底不忿,必會自作主張,逞能伐夏。雖不至於大舉進兵,但勞師勞民是定然之事。
隻能讓官家自己試一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