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行過之後,官員們紛紛看著來路……
宣德門前官員陸續雲集。
不久王珪到了,隨從給他抬來一張交椅,讓他就在皇城下坐著。
片刻後樞密使馮京到了,然後是元絳到了,薛向到了,曾孝寬到了,章楶到了。
執政每到一人皆向王珪行禮,然後站在一眾青羅傘下望向禦街方向。眾人今日也沒有攀談興致,而是心中有事地等待著。
元絳心底輕哼一聲,好個章三,架子那麼大,居然要讓我等皆在此等候。
……
章越隊伍行至禦街時,他的隊伍不過普通規模,也沒有打出章字燈籠,隻是舉著火燎。
官員們誰也沒有太在意。
章越雜混在隊伍中前行,看著正北方皇城在晨曦中一點一點明亮。
左右紛紛滅了火燎。
到了這一刻誰也猜不出章越心思,但見他神色似有所專注,仿佛全然不受外界影響,便那麼目光放向遠方。
彭經義有什麼話要對他說,或哪位官員上前來參加打招呼等等。
章越都隻是輕輕點頭,沒有進一步的言語,便又陷入沉思,彭經義隻好替章越都推了。
其實對章越而言,這一刻好似騰雲駕霧而起,眼前既那麼真切,又那麼不真切,也沒有太激動歡喜,仿佛是預想到一切剛好到眼前發生。
意識瞬間消失了,又恢複了。
說起來玄而又玄,但某方麵登頂巔峰的人,心底便有這種明悟。
當章越抵達宣德門前時,眼光已是越來越明亮。
此刻東方既明,天邊白雲被旭日所驅散,這會是一個大好天氣。
不少官員皆在禦橋前等候,之前連日的暴雨,官家得抱恙,以及鄜延路大敗的消息傳開,眾人心底都籠罩著一等陰霾以及失敗後消極的情緒。
國家以後將何去何從?
大家心中茫然沒有方向。
眾人都是揣測新的宰相任命,很可能是根據以後國策如何展開而決定。
而百官們眼見章越抵達的一刻,心底頓時都有了答案,甚至有的官員驚喜得難以自抑,默默地在旁抹去高興的淚水。
終於有人承此國家危亡之時,站出來力挽狂瀾。
百官們不約而同,有所默契地分道兩邊,曲手低首站在一旁給章越讓出道路來。
章越繼續驅馬緩緩向前,至禦橋最高處微微停頓,俯瞰於宣德門前等候在此的百官。
說是百官,其實遠不止這些,宣德門前足足有近千名官員之多。
他們著各色袍服站立,人數雖多卻沒什麼聲音,在人群中章越看見了蔡確、許將、章惇、黃履、李清臣、安燾、蒲宗孟、錢藻、孫洙等四入頭。
更遠處一眾清涼傘下則是馮京、元絳、薛向等宰執,當中坐在交椅上的則是史館相王珪。
所有人神色都一覽無遺。
王珪在隨從耳語下看向禦橋高處的章越,然後從交椅上站起身來,朝著對方撫須微笑。
章越亦從禦橋上下馬,走向王珪。
左右無不事先避道或彎腰曲手後退。
章越來到王珪麵前作禮,王珪還了一禮,二人點點頭。
在宣旨之前,塵埃沒有落定的一刻,所有人都是心照不宣地不會提起此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