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民役滯留在此,所耗軍糧無數,下官已是早已遣了湟州民役返回去,卻不見蘭州,熙州,河州民役遣歸。”
沈括的辦法,就是三個人上路,吃了一個人背負的糧草,就立即讓那個人回去,但民役在生界返回是很危險的,必須用援軍護衛。
蘭州方麵欠缺這些考量,趙濟見除了大軍外,大量民役都囤積在蘭州城下,這無疑會加重糧草負擔,故提出了建議。
這確實是中路軍的失誤,蔡卞解釋道,這是要在城北修建炮位,同時修建工事,完工之後自會放民役回去。
但這邊趙濟還未完,繼續道:“下官彈劾熙河路都鈐轄王贍,縱兵在涼州城下濫殺無辜,屠戮百姓之罪!”
趙濟說完,王贍便冷笑起來,他左右的將領也是對趙濟怒目而視。
上首的王厚也是頭疼,還未攻城便這麼多狗屁倒灶之事。
蔡卞心知肚明,趙濟作為新黨官員,之前一直受李憲重用,但對作為王安石女婿,又深受章越重用的自己,未必是那麼服氣。需知對方可是是連富弼都敢彈劾的人。
……
在涼州大營內上演黨爭一幕時。
這邊仁多崖丁翹首以盼的興靈二州援兵,卻遲遲不至。
黨項國主李秉常當然深知涼州重要性。
得知宋軍進攻涼州時,黨項群臣聚集於宮殿求見國主與梁太後。二人出麵接見了群臣,當初那位建議堅壁清野對付宋軍的老臣對李秉常道:“陛下,我大白高國以綏州夏州為首,靈州為腹,涼州為尾。”
“得靈州,綏州夏州得以勢張,得涼州,方為我大白高國之根本。”
連幾名漢臣也是道:“當年漢武帝得涼州,號稱斷匈奴右臂。若失去涼州,遲早酒泉,敦煌等郡也必然不保。”
看到李秉常臉色有些難看,幾名漢臣連忙請罪,李秉常卻非常大度道:“幾位愛卿此番謀國,何罪之有!”
麵對群臣集體進言,李秉常其實還是感動地道:“黨項到此存亡之際,諸位都是國之忠臣。眾卿的話朕都知道了,必如卿等所願。”
群臣走後,李秉常回到宮室拿起一麵銅鏡反複地看著心道,朕怎麼看,也不像是一個亡國之主。
群臣上下振作,皆以國事為謀,是忠心耿耿。此番大宋出兵威逼涼州之時,群臣終於放下成見聚攏在朕的身邊。
“宣相國進宮!”
梁乙逋入宮後,李秉常再三催促如今手握軍權的梁乙逋出兵。不過李秉常的意見,卻遭到相國梁乙逋拒絕。
梁乙逋道:“陛下,六七月時天氣炎熱,不適合騎兵千裡轉進。”
“必須等到七月末及八月,入秋之後方可與宋軍一戰。”
李秉常作色,他用梁乙逋為相,就是讓他繼續梁乙埋強勢地對宋攻略路線。沒料到對方卻一口拒絕了他。
“梁氏為何有今日之榮,卿難道忘之?”
梁乙逋道:“陛下,當年晚唐宰相段文昌年輕時乞討為生,為宰相後,改用金盆洗腳以作富貴之意。”
“臣從未用金盆洗腳,亦不忘我梁家雖身為漢臣,卻為兩朝天子重用之事。”
李秉常問道:“奈何卿為何不敢戰?”
梁乙逋道:“臣說實話,去年蘭州慘敗軍心沮喪至極,至今未複。臣與各部首領聊過,與漢軍野外相打,兩年前便打不過,眼下更打不過。”
“此番攻涼州,又是漢相章越多年籌謀所至,其早已派會州軍截斷龐囉嶺斷我援涼州之路。眼下可行之策,唯有宋軍打涼州遲遲不下,我再往解圍,如兩年前靈州城下那般。”
“或請遼國救援,此外彆無他法!若強行出戰,野戰再敗,連靈州也要丟。”
李秉常聞言臉色大變,他沒料到梁乙逋悲觀至此。他何嘗沒有嘗試過往遼國求援,但遼國開出的條件令他難以接受。
同時他也更生氣,梁乙逋居然私下與部族首領們商議,卻不事先知會過自己。
此人沒有其父梁乙埋的勇識,但跋扈,目無君上卻與其父如出一轍。
但李秉常無奈,軍權都在梁氏之手。自己的心腹仁多崖丁被困在涼州城,自己能謀劃的嵬名阿吳等皇族卻指不動那些部族首領。
梁乙逋告退後,有人飛報有仁多崖丁書信。
李秉常展書一看上書,原來宋軍包圍涼州城前,仁多崖丁派人送出投書李秉常。
“漢軍已重圍涼州,臣固有死守之誌,奈何不能久持。涼州一失,宣肅,瓜沙亦不能保!”
“三代先帝百戰得之涼州,萬不可棄!”
“縱使千難萬難,事在人為。”
李秉常讀信最後看到‘事在人為’數字,不由潸然淚下道:“是朕無能矣。累忠臣坐守涼州,卻不能派一兵一卒救援。”
內侍知道李秉常不喜梁乙逋,趁機進言道:“陛下,梁乙逋這幾日在府內,日日叫歌姬樂妓,飲酒至通宵達旦,哪有半點為國事擔心的樣子,他心底怕是恨不得仁多老將軍早些死在涼州呢。”
李秉常聞言大恨,梁乙逋必然故意不救,非要令自己的忠臣大將亡於涼州不可。
李秉常這麼想,倒是錯怪梁乙逋。
其實他心底對梁乙逋荒誕如此,也是將信將疑,但這個時候情緒有些上頭。
李秉常給仁多崖丁回複書信,他言早已命令涼州以西得瓜州,沙洲,肅州兵馬集結於宣化府。
宣化府即是甘州,從李元昊起黨項在此常設三萬兵馬,以備青唐和回鶻。現在宋軍打到涼州,也顧不得青唐,回鶻了,李秉常從西北麵調兵來援涼州。
李秉常讓他好好守住涼州,等興靈和瓜沙援軍一到就可解涼州之圍。
李秉常寫完信就派人送了出去,也不顧身在宋軍重圍之中仁多崖丁能不能收到信,心底隻怕辜負了這位忠臣。
之於宣化府的兵馬能不能救涼州城,他也不知道。
李秉常起身走到黨項皇宮的花圃邊對於落日眺望了許久。
……
而宣化府的黨項統軍這邊本來接到的梁乙逋不許擅自救援涼州的命令,等他的號令,待與興州靈州的黨項主力到達後再一起東西夾攻涼州城下的宋軍。
但統軍這邊又接到李秉常三道詔書,讓他立即救援涼州,其措辭一道比一道嚴厲。
統軍知涼州宋軍勢大,兵馬極多,都是久經戰陣之師。他這三萬餘兵怕是救不了涼州城,但是迫於李秉常的嚴旨之下,亦不得不提兵救援。
統軍擔心宋軍包圍,當即選了精銳騎兵為前鋒驅策。
不過這路騎兵卻遭遇到,宋軍王贍部麾下的‘黨項直’。
黨項直以黨項降軍組成,宋人稱之為歸正人。
能以歸正人為軍,也唯有王贍這位心大之人為之。
因王贍連戰連勝黨項直也一路擴編,從一千騎增至一千五百騎,最後至三千騎。這些黨項直知道他們背叛了黨項,所以一旦與黨項軍交鋒失敗,對方必不能容他。
所以作戰格外賣力。
兩軍甫一交手,格外激烈。
最後黨項直還是勝之,將其前鋒精兵殲滅大半。
宣化府統軍得知前鋒精銳兵敗的消息,立即帶大軍連退三十裡,再也不敢救援。
。頂點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