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當然是走流程,官家目前根本沒有罷章越的意思。
若要真正罷一名當朝宰相,不是這個流程。一般都是先派人逐步替換或拿下,對方分布在各個中樞要害的黨羽。
等真正到了罷了他不會使朝廷停轉後,最後才讓他走人。
這是一個從下到上的流程。
更何況如今各個衙門中樞位置,經常都是走馬燈般的換人,就算新替補上來的人選不用多久也能執掌權力。
不過以上說的是天下無事的時候。
眼下是怎麼局麵,遼國黨項大軍壓境!
不過眼下見彗星淩空,官家下詔,以星文變見,避正殿,減常膳,靜居修德。
正在避殿減膳的官家看到章越的辭疏,揣摩著章越的意思,不用多想肯定是挽留。
這也是君臣故事。
宰相一辭職,你皇帝就馬上批,這不是趕人走嗎?一般要三辭後,這會見分曉,到底是天子是真心想留,還是宰相真心想走,官員們就判斷出了。
這一係列拉扯最少都是十幾日,一個月的。
官家有一個念頭,趁著章越不在朝。他將與遼國議和的大事定下,再讓章越回朝。
想到這裡,官家立即召見了新任樞密使孫固。
孫固與官家幾十年君臣,從潛邸時就伴駕在旁,自是關係比較親近的。
官家對孫固道:“隻要不讓出涼州,如何能換得遼國退兵?”
孫固言道:“遼國以如今黨項國主乃遼主女婿之名索地,名分確實在其之手。實是一點也退讓不得。”
“臣一時也想不到拿什麼條件來交換。”
“不過有一條臣是知道,這些年開邊雖有領土所得,但耗財賦弊民力亦是如實。隻要拓邊望寵之臣仍在,宋遼宋與黨項一日不能平和。臣請先罷去呂惠卿、沈括、王厚三人之職,以老成持重,識得大體的臣子易之。”
官家一聽心道,這哪成。
官家咬咬牙,當即道:“隻要宋遼能夠太平,朕可以委曲求全,忍一時之辱。”
孫固拜下道:“陛下以大事小,實乃樂天保天下的英明之舉。”
“臣為天下幸之,為萬民幸之。”
孫固雖給自己戴了一頂高帽,但官家道:“朕不要聽這些話,朕要卿拿出細故來!”
孫固聞言道:“治亂者當先治心……”
細故就是具體辦法,但官家聽了半天孫固沒一點細故,都是一番大道理。
官家擺了擺手道:“遼國泛使馬上就要入京,朕改易卿來處分談判事如何?”
孫固道:“陛下,臣以為遼國所持的乃鐵騎可隨時飲馬黃河,直逼京師之勢。這汴京雖好,但不如蜀中,江南安寧,隻要陛下作出遷都之勢。遼國見我有這等決心,必不敢索要太多。”
“無論如何,陛下的萬金之軀才是最要緊的。”
官家聽得目瞪口呆道:“遼軍還未南下,朕這就要遷都了。”
孫固道:“朝廷精兵都集結於西邊,河北兵馬無力阻擋契丹鐵騎南下!”
孫固離去後,一旁禦前處分軍事的李憲道:“陛下,當今之時怎可棄能臣,而用庸臣呢?”
官家道:“卿有所不知,章卿實令朕有些畏懼。朕永遠料不到章卿下一步是什麼!”
“譬如這一次可密令韓忠彥挑釁遼主,差一點令兩國交兵。”
李憲道:“陛下,臣以為丞相所思有理。”
“到了此刻,唯有表示與遼國戰至最後一兵一卒的氣勢,若再如以往般卑微求和,遼人反會小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