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事之後,章越離殿而出。
章越回到中書門下。
原先中書門下,分為政事堂,東廳西廳,後堂等格局。這些日子在宋用臣的監督趕工下,位於原先政事堂的地方,也就是日後尚書省所在已是改得差不多了。
現在章越與王珪分廳視事。
要知道原先是不分廳的,幾位宰執們是在政事堂聚一聚,大家商量一下方才廟堂上議論,將敲定的東西落實下來。
不過聚廳議論之事,被改為分廳視事。
章越,王珪出衙後各回東西二廳,不再商量。
這也是天子將中書一拆為二的用意,如此東廳和西廳之間難免會生出矛盾和隔閡,避免原先中書門下所有宰執們抱團一起,反對天子的局麵出現。
隨著元豐改製漸漸落實,王珪所在的東廳,以後將是尚書左仆射,中書侍郎的公廳。
而章越所在的西廳,以後將是尚書右仆射,門下侍郎的公廳。
尚書左仆射,尚書右仆射將是宰相的稱謂。
至於蔡確和王安禮,將分彆出任尚書左丞和尚書右丞,這作為以後副宰相的稱謂,而不是參知政事了。
這不是理論上的事,之前已是在殿上討論議定,將在尚書省修好後,正式使用這個名稱。
所以中書各廳裡,已是官吏們私下稱王珪為‘左相’,章越為‘右相’了。
章越回到西廳後,王安禮起身相迎。
章越與天子用早膳時,王安禮已是獨自一人會食過了,眼見王安禮打了一個飽嗝,章越笑了笑。
一旁堂吏笑道:“相爺,知陛下賜膳,今日後廚特給你留了一碗羊羹,這就給你呈上。”
章越笑著點點頭。
章越舉步邁入西廳,中書五房的官吏們已是整齊地侯在廊下了。
他們見章越抵此,整齊劃一地行禮。
這些年王珪所在的東廳門庭冷落,甚至蔡確還要時常往章越所在的西廳聽事。
章越升廳理事。
已得聖旨,章越讓王安禮將白日殿上議定之事,立即分發至中書各房及官製詳定司。
除了殿上的事,還有林林總總的宰相庶務都要分發。
殿上幾句話的事,到了下麵官吏的手中就是幾千言,等到寫好後又要再給章越,王安禮押字。
宰相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於其手,所以中書裡的事無小事,官吏們都是辦得慎之又慎。
章越一回廳後,各房堂吏們便穿梭在大門內外。
章越不喜歡親自管事,所以官製詳定司三提舉蔡卞,陳瓘,蘇轍三人輪值西廳。
一般的事都是官製詳定司一提舉和王安禮商定,最後章越再看一眼,有不對的地方,再口授二人修改,如此也可以磨礪提點二人。
今日輪值是蘇轍。
三人如此忙碌了半個時辰。
……
過了片刻會茶時,蘇轍起身道:“丞相,轍日覺得不能勝任,想請辭!”
章越看了蘇轍一眼道:“子由,你在我幕下事做得很好,為何突然請辭?”
蘇轍道:“轍……轍想出外曆練曆練。”
章越道:“這不是你心底話,論曆練,天下還有哪個地方,比我這中書西廳更曆練人的。”
“你與我說實話,是不是遭人排擠了?”
蘇轍一愣垂頭不語。
章越聞言點點頭道:“子由,你是君子,行於高而寡合於眾,不屑於和光同塵。”
“故在幕中難免有些非議。”
蘇轍道:“丞相我是看不懂,為何眾人都要聚在一處,非議旁人,以搬弄是非為好呢?”
章越道:“子由,為官謹言慎行是第一位的。”
蘇轍道:“丞相我已是再三謹慎了,隻是在……”
“是葉伯均之事上,你替他說了句公道話?”章越笑著道。
蘇轍道:“是,丞相。沒料到元長元度二人拿此大做文章!現在幕中之人,多對轍抱有敵意。但轍自問對丞相……一直忠心不二。”
章越道:“我知道你的委屈。當初若沒有你幫手,我豈能扳倒呂惠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