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資治通鑒_寒門宰相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寒門宰相 > 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資治通鑒

一千三百一十三章 資治通鑒(2 / 2)

邵材道:“書雲,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小者,收斂而不自滿也。“

不僅官家一旁的侍從們也覺得這話有些過了,什麼叫收斂而不自滿,那麼天子登基之初就是不收斂而自滿了。

看著邵材猶自不知的樣子,官家心道,此人倒是忠直,不可嚇了他。

官家道:“元豐新製五品以上文臣陪祀,太學博士從八品得預,也是朕的用意在其中。這器不在華,誠敬為要,為官者也是一般。”

“朕常道‘法不可輕變,當持以永年’,故你所言‘持之以恒、篤行不怠’倒深合朕意。監察禦史缺員三月了,明日去禦史台當值罷。隻是……隻是日後奏對,莫要再引《尚書》。”

聽官家說了數句,邵材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了話,哪知官家不責怪,還讓他出任監察禦史,實出乎意料。

邵材道:“陛下盛德寬量至此,臣感激涕零。”

待邵材謝恩退去,官家緩步轉至雲母屏風前。這五尺素屏密布蠅頭朱批,熙寧元豐兩朝重臣儘在其間

隨時考核人才,隨之增刪人才,二十年來官家治理國家,一直如此兢兢業業。這殿上的屏風不知寫下了多少官員的名字,所有熙寧元豐兩製以上官員的名字,都曾出現在這屏風上。

恰在此時,石得一躬身稟報:“崇福宮提舉司馬光進《資治通鑒》全帙三百卷。“

話音未落,十六名紫衣內侍已魚貫而入,楠木書匣累如赤城。

石得一捧書上前,官家掀開首卷,但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數字,不由觸動了心弦。

官家看著滿殿新修成的資治通鑒,心中百感交集。

同時也有一個念頭,為何這本資治通鑒修了二十載,司馬光早不修,晚不修,非要在這時修成?

以往官家手持資治通鑒看起,整整看了一個時辰。

正好章亙替王震來侍直時,官家笑著對章亙道:“來得正好,司馬學士的資治通鑒正好修成,卿可看過。”

司馬光在洛陽修書,達官貴人們都知道,文家富家都派人到司馬光府上借來一觀旁抄下來,所以章亙也是看過。

章亙道:“臣母素仰溫公史筆,曾托人謄抄建隆至開寶年間草稿。”

“不過……”

官家看向章直問道:“不過什麼?”

章亙道:“然臣愚見,牛僧孺棄維州之議,實有可商榷處。”

曆史上吐蕃維州守將悉怛謀要獻城投唐,並建議乘機出兵以圖大事。當時唐朝與吐蕃有盟約,牛僧孺反對李德裕所議言“中國禦戎,守信為上”。

不過大和四年吐蕃已違約攻唐。此時,唐已可不受盟約拘束。

但牛僧孺還是做主將延州還給了吐蕃。

官家聽了章亙之言甚喜,熙寧元年時,他命種諤接受綏州黨項守將投降,也因此在朝中染起軒然大波。當時司馬光也是明確反對的,認為這會令宋朝與黨項繼續交惡。

官家讚道:“卿言甚是。”

官家心底對章亙更喜。

官家道:“雖微瑕難掩瓊琚之華。昔年朕為穎王時,曾以府庫藏書儘賜司馬君實。此《通鑒》列於戶牖之間,較之荀悅《漢紀》更見經緯天地之才。”

官家想到這裡,忽然記起。

熙寧三年官家欲授司馬光樞密使時。

司馬光推辭道,陛下若能罷製置條例司,追還提舉官,不行青苗、助役等法,雖不用臣,臣受賜多矣。若陛下不然,臣終不敢受命。

司馬光與王安石政見不合退居西京時,司馬光向自己進諫,為天下事,收功愈遠而為利愈大。

言猶在耳,轉瞬十五年已過。當年那個鬢角初霜的四十九歲諫臣,如今已是齒搖發落的老叟了。

“石得一,傳旨政事堂。“天子振袖而起,“此書上起三家分晉,下訖五代紛爭,非獨荀悅《漢紀》可比。著國子監精校刊印,頒行天下州學。司馬光晉資政殿學士,賜銀絹各千匹、金蹀躞帶、玉花驄一乘。其餘書局屬官,令中書速擬封賞。“

章亙聽了官家禦旨,元豐七年時朝廷重新恢複了部分職名,資政殿學士已是參政離任時所帶。也就是說一旦司馬光回朝,他就是宰執。

不過官家說了賞賜,卻仍沒說要不要召司馬光回京。看來真要等到他提舉崇福宮任滿了。

無論是封父親章越為節度使,還是加司馬光為資政殿學士,這都是如出一轍的權術,官家仍還是要將權柄牢牢把在自己手中。

……

元豐八年正月。

官家於集英殿大宴群臣。

集英殿九枝連盞銅燈映得禦座鎏金生輝。

官家舉盞欲飲,明黃袍袖突然劇烈震顫。

侍立禦座後的石得一正要攙扶,卻見官家脊梁依舊挺立,唯有額角細密汗珠在燭火下泛著冷光。

盞中瓊漿竟潑出三分,酒盞傾覆沾濕龍袍。

階下禮樂驟停。宰臣王珪,蔡確,呂公著,章惇,章直等皆措手不及。

滿殿朱衣重臣,此刻皆成泥塑。


最新小说: 與竹馬校霸官宣後,前世老公氣紅眼 剛無敵,輪回者老婆求我賜傳承 完蛋!我把反派大佬撩紅溫了 玫瑰無原則,心動至上! 王者修仙:開局一隻小妲己 重生後,太夫人她隻想擺爛 裸辭做保姆,她成上流社會香餑餑 修仙風雲之恩怨情仇 桃源戰記 噬日靈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