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朱允炆便敕諭禮部,"朝鮮本禮文之國,辭位傳襲之事,……若果無虧天理,悖人倫之事,任他國中自主張"。
然後,又賜李芳遠國王誥命,及親王爵的九章冕服。
這已是極大的殊榮,因為朝鮮本郡的王爵,隻配賜五章服。
冕是平天冠上的玉帶,就是電視裡皇帝擋臉的那玩意。
皇帝十二冕,親王九冕,這是定規。
章是龍袍上的紋章,同樣帝十二親王九。
可見當時的朱允炆已是病急亂投醫,直接給李芳遠升格成了親王待遇。
此舉也不知是不是為了惡心一下朱棣,因為當時他還是燕王
李成桂篡位後,一直想要得到天朝上國的認可。
但老朱可是個眼裡不揉沙子的主,你丫的玩篡位,老子能認你?
沒派兵去平了你就不錯了!
那年老朱知道這事後,立馬停了朝鮮(當時還是高麗)的朝貢,堅決表達了大明的態度——這龜孫咱可不認啊。
但沒想到,李芳遠卻滿足了他爹的怨念,不止被賜名朝鮮,還大大的給自己升了好幾級。
雖然以後再也不能稱‘朕’,隻能稱寡人或本王,但優惠是實打實的啊!
至少,他才是第一位獲得正式冊封的"朝鮮國王"。
隻可惜賜他名分的主子不大能挺,還沒兩年就被自個兒的叔叔和妹夫給乾了。
不過燕王這個皇位所來,和他頗有些異曲同工之妙,李芳遠不由得就把朱棣奉為知己。
朱棣"靖難之役"成功登基之後,李芳遠又再次上賀表,請冠冕服飾。
但朱棣卻不樂意了。
咱和你是一回事嗎?
你是篡位,弑父殺兄,俺可沒乾這些,嗯大侄子是自個兒嗝屁的,關我屁事?
認為李芳遠瞧不起他的朱棣,頓時就想收回封號,撤了他的九章冕服,但被蘇謹攔住了。
因為這個時候,安氏已經開始叛亂。
安氏主雖然姓安,但他的身後是無數高麗王室和舊勢力的身影。
李成桂將他們趕出了朝堂,但他們在民間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說的就是這些人。
當時的他們雖然無力舉兵反抗,但架不住人家有歪招啊。
在李成桂要徹查田產、學習大明重塑戶貼、黃冊的高壓政策下,安氏果斷找到了自己的新主子——英國人。
約翰正發愁怎麼在東亞建立前進基地,來和大明對抗呢,安氏的枕頭就送上來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