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平定國內反對聲音,順手將陳家滅了族之後,他的目光又盯上了左右臨國的土地。
老緬、暹羅第一個倒了黴,僅僅幾個月的功夫,就被黎季嫠平推過去。
要不是仗著山地打遊擊,怕是直接當場就滅了國。
不滿足的黎季嫠,眼睛同時還盯上了滿剌加,想要奪取製海權。
隻可惜,當時約翰正被蘇謹打的抱頭鼠竄,逃到了倭島。
失去支援的黎季嫠,這才不甘心的作罷,不然滿剌加還真有可能被他打下來。
但隨著朱棣這一發兵,黎季嫠的好日子算是到了頭。
沒死在靖難之役的張玉,帶著無窮的精力,和朱能於幾個月的時間,就將安南平定。
現在的安南已經被大明再次收回,改為交趾羈縻所,張玉暫任第一任都督,朱能任都指揮。
不過顯然,僅僅取回安南並不能滿足朱棣的胃口,後者直接下旨,繼續打!
接到命令後,張玉留在交趾穩定地方,朱能帶著部隊一頭紮進老撾的山裡。
朱棣是懂得用人的。
按理說安南一戰是朱能主持,他的軍功自然比張玉大,但交趾羈縻所的大都督,偏偏卻給了張玉,這是為什麼?
就是因為朱能更能打。
論軍事作戰能力,幾個張玉綁在一起也打不過朱能。
不算蘇謹的部隊,朱能其實才是朱棣手下第一猛將。
論個人能力,張玉甚至不如他的兒子張輔。
而朱能對此毫無怨言,因為他心裡明鏡似的————這是陛下給他再造軍功的機會呢。
果然沒幾個月,朱能就平定了老撾,繼續向暹羅撲去。
他的目的很簡單,一年之內,徹底平息禍亂。
至於平息禍亂之後,這些地方‘姓’什麼,那得陛下說了才算。
被打的抱頭鼠竄的黎季嫠,哪怕到了現在還抱著幻想。
他知道自己打不過明軍,趁著年底大朝會,趕緊備足了貢品,派人進京求饒,目的隻有一個:
“陛下,您是天朝上國,就彆跟咱這小人計較了,
小的服了,您趕緊撤兵吧,隻要您讓小的回去做個王,一定帶著安南世代臣服大明。”
隻可惜,朱棣連他的奏疏都沒興趣看,黎季嫠派出的使者直接堵在了交趾,邊境都不讓過。
黎季嫠見不讓使者入境,心知大明這次是要跟他玩真的,徹底慌了神。
一邊派人去倭島尋約翰,希望再得到他的支持,一邊故技重施,讓使者團轉走海路,想辦法從嶺南入境。
可惜,現在早非洪武年間,廣東沿海對海外船隻管理極其嚴苛。
‘凡廣東外貿、朝貢海事,俱交市舶司處置,地方不得擅權。’
市舶司歸誰管?
可以說是陛下,也可以說,是蘇謹的人在管。
但無論是誰在管,他想通過賄賂市舶司登岸的計劃,注定要落空。
對黎季嫠的徒呼荷荷,朱棣毫無興趣,因為他正忙著審閱今年大朝的名單。
除了南亞諸國,比如暹羅等地,就連印地亞、薩爾維王朝,這些中立的王國,都派使者前來朝貢。
但這些不是朱棣最感興趣的,他最感興趣的,是另外兩個來朝貢的家夥。
奧斯曼,和瓦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