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_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大明從挽救嫡長孫開始 > 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

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 / 2)

“雖然元朝將大都放在此地,然元人不善經營城池,此地並未發展起來。”

每年從天下各地,往長安輸送數百萬石糧草,才勉強夠養活那麼多人。

朱元璋說道:“應天城偏安南方,非長久之計。”

“其他地方就將徹底喪失話語權。”

但還沒等他考慮清楚,朱標就病故了,遷都之事就此作罷。

自然也知道唐朝麵臨的尷尬局麵。

陳景恪點頭道:“對,政治中心發展迅速,很快就會成為大明第一大重鎮。”

最是年富力強的時候。

現在就剩長安和洛陽。

馬皇後最後說出了自己的結論。

但還有些無法理解,為什麼會變成那個樣子。

更不知道,陳景恪竟然能想的那麼遠。

“讓人變得保守不思進取,一旦北方有變,恐怕會重演南宋舊事。”

治療的方法更多在於養,核心就六個字:

少操心,多休息。

“否則不利於漕糧運輸,也不利於通行各地。”

所以廢寢忘食的工作,幾乎是事必躬親,操的心比諸葛丞相還多。

陳景恪先是驚訝,然後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雖然當時朱棡和朱樉都已經死了,可作為塞王他們的實力還在。

朱元璋說道:“長安交通最為不便,北平稍好,洛陽地處中原腹心之地,四通八達最為便利。”

這還真是……讓人一時間不知道說什麼好。

然而朱標回來之後,卻建議將國度放在洛陽。

“你不用擔心,咱也不是非聽你的,隻是想聽聽你有沒有彆的看法。”

朱元璋回憶三地的地形,給出了判斷:

隻是國都換個地方,就能有這麼大的改變?

“往小了說,布政使衙門所在,也是區域政治中心。”

“還要考慮人口增多之後,對當地環境的進一步破壞……”

“可以預見的是,大明的京城人口也將是以百萬計的。”

一番衡量,朱元璋最滿意的其實還是長安。

“我將不同區域劃分為四種功能,其一資源區域,其二經濟區域,其三軍事局域,其四政治中心。”

再加上朱元璋先入為主的想法,還是比較認同長安的。

“軍事區域,就是承擔軍事任務的地方。”

否則朱元璋也不會猶豫不決。

馬皇後說道:“你數一下,唐朝皇帝帶領群臣外出就食之事,發生過多少次。”

但也因為種種原因,放棄了這個想法。

又可以徹底擺脫朱元璋和朱允炆的陰影。

前世,洪武十七年,朱元璋派人去長安修建了鐘鼓樓,其目的不言而喻。

“遷都?”陳景恪和朱雄英同時驚呼道。

年輕的時候還好,年齡稍微大一點就不行了。

“三地皆有天險,長安最為堅固,其次洛陽,北平最次。”

最終在朱棣手上達成。

陳景恪的思路向來和彆人不同,他是不是能給自己,提供一些不一樣的參考意見呢?

洪武二年,又想遷都鳳陽,還派人修建皇宮。

朱元璋苦思片刻依然不得要領,就說道:

“你給咱具體講講,這發展潛力都指的哪些方麵?”

“京畿所在地,能承載多少人口。”

“但對於大明這樣國土遼闊的大國來說,這四種區域的功能劃分就比較明顯了……”

“你的想法與常人不同,咱想聽聽你的建議。”

朱元璋看著半話的陳景恪,心中不禁一動。

孕育了秦漢隋唐四大帝國,實在沒有不選它的理由。

洛陽在經濟和交通上占據絕對優勢,但長安在安全上占據絕對優勢。

那不是找刺激嗎?

北平就成了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

又看了看朱雄英,這小子運氣是真好。

朱元璋、馬皇後和朱雄英三人,此時都在關心朱標的身體情況,並沒有想到這些。

他本來就有這方麵的顧慮,現在又聽到陳景恪的分析,就徹底放棄了北平。

洪武十一年,派人考察長安、洛陽、北平等地。

“實地考察關中詳情,為遷都做準備?”

朱雄英半懂不懂,他倒是明白朱元璋是什麼意思了。

馬皇後繼續說道:“漢唐時期,陝北還有大片的森林草原,適宜居住。”

陳景恪再說道:“必須要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否則重新修建一座都城,代價太大了。”

朱棣將京畿放在這裡,一來是因為這裡是他的老巢,二來也沒彆的選擇了。

關鍵是關中交通不便,所有的漕運壓力,幾乎都壓在了廣通渠上。

“經濟中心的話語權本來就重,若再將政治中心放在這裡。”

“且長江在守護應天的同時,也會束縛住人心。”

“如果不能,就是給後世子孫留下一個大大的難題。”

後來朱允炆以及他身邊的大臣的操作,證明了遷都北方的正確性。

朱元璋也說道:“是啊,醫術方麵咱隻相信你。有伱在標兒身邊,咱才能放心。”

朱元璋說道:“有幾個選擇各有優劣,咱始終無法下定決心。”

“咱最中意三個地方,長安、洛陽和北平,你覺得哪裡最合適?”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地圖就知道了。

“對於大明來說,政治中心絕對不能和經濟中心放在一起。”

“資源區域就是提供某些資源,比如糧食生產、金銀鐵礦……”

“唐朝時期雖然陝北開始荒漠化,但當時氣候溫暖降雨充足,尚能生活。”

如此一來,朱雄英至少可以提前十年,掌握國家大權。

將都城放在這裡,前期投入實在太大了。

“少了陝北的長安,承載能力比唐朝時期更加脆弱。”

“所以陛下就要考慮,新的都城能不能承載百年後的百萬人口。”

他自然知道京師遷往北方的必要性,也知道前世朱棣這麼做了。

“軍事區域和經濟區域受限於環境、資源區域受限於物藏,此三者人力很難強行乾涉。”

“對一個國土遼闊的國家來說,其危害太致命了。”

彆的不說,八百裡關中平原,潼關天險。

“如果發展潛力不足,無法承載如此龐大的人口和經濟總量,就會製約京畿的發展。”

他是讀過史書的,尤其是認識陳景恪之後,更是酷愛讀史書。

但朱元璋就沒有這麼多顧慮了,他想將首都放在哪裡就放在哪裡。

可這是十三朝古都,孕育了秦漢隋唐輝煌帝國的氣運之地。

未經明清兩朝經營,此時這裡還是半蠻荒之地。

陳景恪連忙搖頭道:“陛下,遷都乃國之大事,豈是我能置喙的。”

“景恪繼續說,後麵呢。”

朱雄英就沒有想那麼多了,此時他就隻有一雙耳朵,專心的傾聽。

朱元璋恍然大悟,忍不住說道:“長安在唐朝時期就曾容納百萬人口,現在定然也沒問題的。”

就算不退位,也會讓朱雄英監國。

滿三百月票加一更四千字),無上限。

請大家多多支持。

謝謝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極品全才神婿 沈總彆跪了,太太嫁給你死對頭了 焚天灼世錄 第一萌寶:總裁爹地請自重 從將夜魔宗開始 從喬峰重生宋青書開始 長生,從遊曆說書開始 仙師,我太想進步了 權力巔峰:從一等功開始平步青雲 武道真君,從捕蛇人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