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且還拿出了詳細的工作守則。
這個守則字行裡間透露出三個字,吃大戶。
這下百官徹底坐不住了。
知道皇帝想打擊大戶,但你也不能弄的這麼明顯吧?
你朱元璋莫不是忘了,你靠誰治理天下的?
文官集團和部分武將勳貴,開始上奏朝廷,強烈要求廢除此法。
認為此法堪比漢武惡政,必將導致國家大亂。
這次朱元璋什麼都沒說,更沒有發怒。
因為以徐達為首的勳貴集團集體上書,表示支持朝廷的改革。
就連辭官退隱的李善長,都寫了一封長長的奏疏,論述了從古至今的征稅問題。
最後得出一個結論,稅務稽查司勢在必行。
並且他還給反對派扣了一個大帽子,明知道大戶偷稅漏稅嚴重,還要反對稅務稽查司,其心可誅。
朱元璋大喜,將此奏疏拿到朝堂宣讀。
這一下,可以說打了文官集團一個措手不及,他們沒想到勳貴集團竟然會支持朝廷。
作為既得利益者,你們不應該最討厭稅務稽查嗎?為何要支持?
但事實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議。
現在還是大明初立,國家真正的權力掌握在勳貴集團手裡。
他們的支持,徹底壓倒了文官集團的聲音。
很多原本和文官集團一起上躥下跳的勳貴,腸子都悔青了。
有些選擇了裝死,有些則趕緊上書請罪。
以前是我不懂事兒,誤會了陛下誤解了新政。
經過一番研究,我終於體會到了陛下的良苦用心。
從現在開始,我們就是堅定的新政支持者了。
不管怎麼說,新政順利通過。
陳景恪卻感慨不已,還好他穿越到了洪武時期。
但凡再往後穿個幾十年,這事兒就難了。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原因並不複雜。
其一,朱元璋的個人威望,足以影響到勳貴集團的選擇。
其二,大明的開國功勳集團,大多數都是底層百姓出身,還沒有完全被腐化。
尚能站在百姓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但凡再過個幾十年,等開國功勳去世,想讓他們的後人支持稅務稽查司,就幾乎不可能了。
彆說專門針對富人的稅務稽查,就算是攤丁入畝,估計都要經過一番折騰才能通過。
哪像現在,隻是稍稍爭論一番,就得以施行。
即便如此,朱元璋依然沒有掉以輕心。
借口洛陽城營建需要人監督,命太子朱標前往洛陽坐鎮。
實際上就是讓他去北方,督促各省稅製改革之事。
兩廣、福建、江西等地自然由朱棡負責。
朱元璋坐鎮應天,同時也負責最難啃的兩湖、江浙等地的改革。
安排好這一切,朱元璋去韓國公府探望了李善長。
這是李善長請辭後的第一次。
回來之後,朱元璋臉上的笑容增多了幾分。
還專門在宮裡擺了一桌,邀請了徐達、湯和等幾個老朋友一起聚了聚。
大家都能猜到,君臣二人在一定程度達成了和解。
雖然李善長已經不可能重獲信任,但至少兩人之間的心結解開了許多。
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件好事。
證明老朱還是念舊情的,他們這幫老家夥可以安心的享受富貴。
朱元璋念舊情,雖然聽起來很滑稽,但事情就這麼發生了。
隻能說,時移世易。
馬皇後依然健在,朱雄英的優秀表現,大明蒸蒸日上,未來目標更加明確。
讓朱元璋心中的那根弦鬆動了許多。
當皇帝覺得自己能掌握未來的時候,就是他最自信,也是最安全的時候。
這一點,越靠近朱元璋的人,感觸就越深。
尤其是徐達、湯和等人,前幾年他們在朱元璋身上,感受更多的是一種緊張、肅殺之氣。
這讓他們一度不想回京。
最近兩年朱元璋變了,準確說是打天下時的那個朱元璋又回來了。
老兄弟在一起飲酒,沒有了那種種試探,也沒有了戰戰兢兢。
就單純是聚會享樂。
天南海北暢談,緬懷過去,暢聊未來,顯擺自己的兒孫。
一切仿佛回到了大明立國之前。
對於這一切變化從何而起,大多數人其實並不甚了解。
隻有馬皇後、朱標、徐達以及李善長四人知道,一切都要從洪武十五年太孫病危說起。
一個渾身充滿神秘的少年憑空出現,挽大廈之將傾。
一點點改變了大明,也改變了朱元璋。
所以,他們才是最支持陳景恪的人。
包括已經被賦閒在家的李善長,都數次交代子女,和陳景恪搞好關係。
如果他出現危險,不要落井下石,要想辦法保住他。
其他人雖然知道陳景恪很有才學和見地,卻並不知道他具體做過什麼。
不過影響並不大,對他們來說皇帝為什麼改變不重要,重要的是變了。
現在,他們最喜歡乾的,就是沒事兒找朱元璋聚會。
朱元璋幾次氣憤的說道:“你們這是在腐化咱,咱還有軍國大事要處理呢。”
“下次能不能找個咱清閒的時候再來?”
徐達等人都是一臉笑意的道:“下次一定,下次一定。”
湯和仗著關係親密,打趣道:“軍國大事有太子和太孫幫伱管著,你就和我們一起安享晚年吧。”
朱元璋一點都不謙虛,大笑道:“哈哈……還是你湯和最會說話,有乖孫在,咱可不就能安享晚年嗎。”
“不過乖孫年齡還太小,咱們老弟兄要再扶一把才行。”
湯和拍胸脯說道:“那句話怎麼說的來著,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和以前一樣,上位你往哪指,弟兄們就拚了命往哪衝。”
“皺一下眉頭,都不配坐在這張桌子上。”
朱元璋點頭,說道:“咱知道,這次新法大家配合的就不錯……”
“大家放心,一切咱都看在眼裡,將來咱也給你們一個大大的驚喜。”
徐達好奇的問道:“上位,不知道是什麼驚喜?能否先透露一二?”
朱元璋連連搖頭:“不能說不能說,提前說出來還叫什麼驚喜。”
幾人借著酒勁兒,紛紛起哄追問。
奈何朱元璋守口如瓶,就是不肯說。
玩鬨了一會兒,眾人就將話題轉向了正在進行的遼東戰事。
徐達說道:“按照計劃,此時大軍應該進入高麗境內了吧。”
事實上確實如他所料,納哈出投降雖然非常意外,但確實省去了大明太多的麻煩。
馮勝等到降軍全部放下武器,走進戰俘營之後,留下十萬人鎮守遼東。
以二十萬大軍水路並進直入高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