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重和霍建忠打了聲招呼,才望向張雲起。
張雲起叫了聲:“紀市長好。”
紀重隻是點了點頭,沒打算說什麼,但霍建忠這個人精好像坐實了他和張雲起之間有什麼關係,笑嗬嗬的直接先行上了樓。
紀重背著手看著霍建忠的背景,對張雲起說道:“楊市長是個務實敢乾的人,直接點,但要多考慮職工們的利益。”
張雲頭:“謝謝紀叔叔。”
紀重“嗯”了一聲,背著手下樓。
張雲起笑了笑,上樓追上霍建忠,霍建忠意味深長的對張雲起笑道:“張總,紀市長相當不錯,年輕,前途無量,我聽我家小子說,紀市長的女兒也相當不錯,很漂亮嘛。”
張雲起笑嗬嗬的:“霍區長,你是想說我在吃軟飯嗎?”
******
張雲起和霍建忠走進市長辦公室的時候,楊家榮已經讓秘書收好棋盤,坐在辦公桌前翻閱龍景園罐頭廠整體收購方案。
其實這個方案他已經看過很多遍,早沒有最開始的驚訝,也沒有反複翻閱後的深思疑慮,但他就是想翻翻,想看看,想從裡麵找到一種顛覆的勇氣。
直到張雲起兩人進來,楊家榮才從資料上收起目光,等霍建忠簡單介紹後,沒有客套,他開門見山第一句話就是:“小張,如果你現在接手了龍景園罐頭廠,你會怎麼做?”
張雲起道“楊市長,龍景園罐頭廠後期的運營工作相對複雜,包括生產線,罐頭原料,產品包裝,銷售策略,管理團隊調整等等這些都要改,就眼下的情況來說,為了讓罐頭廠儘快恢複生產,我會做四點工作。”
楊家榮十分乾脆:“說來聽聽。”
張雲起道:“第一、注資一百五十萬成立一家新公司整體運作龍景園罐頭廠;第二、簽訂收購協議後立即給龍景園罐頭廠職工發放一個月的工資;第三、將龍景園的產銷進行分離,罐頭廠主要負責生產,銷售這塊會對接給聯眾貿易,搭建全新的分銷渠道;第四、在春節前,把龍景園罐頭廠積壓的幾十萬瓶罐頭全部賣出去,再給兩百多名職工們補發一部分工資過個好年。”
楊家榮瞧著侃侃而談的張雲起,樣子看著還是個學生,但談吐氣度見識和思維邏輯確實遠勝一般人,看來,天底下還真是有生而知之者的。
楊家榮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繼續問:“兩百多名職工快一年沒領到工資了,前期就發一個月工資,是不是少了?”
張雲起道:“但發多了他們會有惰性。”
楊家榮對這句話不是很滿意:“這不是歪理嗎,工資本來就是職工的,怎麼叫發多了就會有惰性?”
張雲起實話實說:“事實上,他們的工資現在一分也拿不到。”
楊家榮敲了敲桌子:“這就是你今天坐在這裡的原因!”
張雲起道:“楊市長,如果我接手,該他們的,一分也不會少,但我現在要考慮的是怎麼讓背著近千萬債務的罐頭廠活下去,這不是管理者的責任,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必須同舟共濟,我會製定銷售獎勵方案,發動全廠職工一起賣罐頭,職工想多拿錢,就得多賣罐頭,而不是指望那點工資。”
楊家榮這才點頭:“現在距離春節隻有兩個月時間,那麼多積壓的罐頭,你保證賣的完?”
張雲起道:“我保證不了,但我保證罐頭廠春節後一定重新恢複生產,職工有生活保障,能過個好年,再也不會上街給政府和市民們添麻煩。”
這次楊家榮沒有做聲,他盯著神色沉靜的張雲起,手指在桌麵上有節奏的敲了好一會兒,才說道:“小張,我一分錢不要,龍景園罐頭廠所有的人所有的財產所有的土地都歸你了,但是,希望你兌現你說過的話。”
s
一直以為,自92年發起的產權改製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中最重要的一個裡程碑,祖國的繁榮昌盛,房價的高不可攀……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都能夠從那個時代尋覓到起源。
限於能力,我不能深入的去探索這些起源,但是,既然寫到90年代,國企改製就是不可能繞過去的。因為這是那個時代最宏大的敘事背景!沒有這個敘事背景,怎麼看得清曆史的塵埃?怎麼可能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怎麼凸顯動人心魄的人物弧光?
在寫這一卷的時候,我真的熱切希望在這樣一個宏大的敘事背景之下,展現每一個大人物或者小人物在壓力之下做出的最激烈最接近於本能的反應。
主角是一個普通的商人。
當然,我期望在普通前麵加上三個字有溫度!
然而他終究是一個商人,逐利是他的本能,他要求無償轉讓產權是符合人物內在性格的,也是非常合理的訴求,或許在很多讀者看來,主角的這個要求有點天真,缺乏足夠說服力,但如果你多去翻閱幾本相關產權改革的書籍和案例,了解那一時代中小國企的處境,或許會有不同的看法。
在本書裡,我已經很難展現這一點了,並非寫不出來,而是不能那麼寫。
前麵我寫了一章掛掉了,反複修改,還是通不過,我隻好把裡麵大量的時代背景全部刪除,包括楊家榮的人物情況,然後挑練主要劇情,融合重新寫了這一章,沒能展開了寫,這樣寫可能沒那麼強的說服力,有點飄,十分抱歉。
反複這樣也實在容易搞崩心態,影響寫作節奏和效率。
另外,對於看了前麵一章的讀者說聲抱歉,浪費了你們十多個幣。
對不起。
我會好好努力寫好每一章節,然後儘可能努力更新。
下一章,會在明天或後天更新。因為明天公司有兩個方案要寫,怕趕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