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大踏步跨過秋分,寒露日漸逼近。
秋季的第五個節氣來臨之際,鬥指辛,太陽抵達了黃經195°。
在這樣的一個氣節,時有從西伯利亞刮來的冷空氣南下,嶽麓山上,已經是滿目的秋染紅楓,宛若落霞,美的叫人沉醉,然而,在那星城裡津的市井街頭兩側,大片大片的老槐樹是從來不懼怕冷霜嚴寒的,樹葉碧綠依然,就像是那密密麻麻如同螞蟻一樣在大地上爬行的普通老百姓,他們永遠都是默默無聞的,他們也永遠在凡俗生活當中為了活著而木訥、粗俗、頑強地在活著。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起,裡津市井街頭的老槐樹樹梢上,電線杆子上,已經掛上了鮮紅奪目的五星紅旗。
十月國慶,眼見著就要到來了。
隻是對於那些普通老百姓而言,這個秋天,和上一個秋天並沒有什麼分彆,國慶節的來臨,也並不會改變他們要一如既往地努力甚至是拚命去經營著凡俗的生活,在他們凡俗的生活當中,不多的消遣樂趣大多來源於街頭報紙,而就在這個國慶節來臨之際,一場必將載入中國廣告史冊的營銷戰,也已經在他們打發無聊時間的報紙上悄然打響了。
1995年9月28日這一天,華北地區的BJ、華東地區的上海、華南地區的廣州、華中地區的裡津,四大中國重鎮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在同一時間,用整整半版刊麵,刊登了兩個紅色宋體漢字:
“愛華!”
所有人都不明白是什麼意思。
但是,吸引了無數看報紙的人的眼球。
第二天,也就是9月29日這一天,BJ地區《北京晚報》、上海地區《新民晚報》、裡津地區《瀟湘晨報》、廣東地區《羊城晚報》再一次多省聯動,用整整半版刊麵,刊登了那兩個紅色宋體漢字:“愛華!”
第三天,一如既往,四大報刊還是刊登了那兩個大紅字:“愛華。”
恰逢國慶節,愛華這兩個字其實很容易叫人浮想聯翩,一時間議論紛紛,很多人都好奇報刊刊登這兩個字的深意,有人猜測可能是趁著國慶節宣傳愛國主義情懷,但是不管是什麼樣的想法,“愛華”這兩個字已經在悄無聲息中烙印在了許多人的心裡。
實際上,這側廣告的原型事件正是發生在前世的1995年。
90年代的營銷天才、愛多VCD創始人胡誌標,在《羊城晚報》首創了這一懸念式營銷廣告。
1995年年底,剛剛砸鍋賣鐵成立愛多電子有限公司,當時還是一文不名的胡誌標連續在《羊城晚報》登了三天廣告,內容與過去所有廣告都不一樣,一張報紙的一半版麵隻有“愛多”兩個字。
一時間,所有《羊城晚報》的讀者都想知道這兩個字的真實意義。
第四天的《羊城晚報》,終於解答了所有人的疑惑,直接刊登愛多VCD幾個字,並且詳細介紹了愛多VCD產品,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愛多”是“愛多VCD”!全國讀者見證了這組“懸念廣告”的大結局,愛多VCD也因此瞬間爆紅。經過發行量極大的《羊城晚報》的加持後,愛多VCD影碟機一舉成為全國最火的VCD影碟機之一。
胡誌標成功開啟了中國商業營銷的新篇章,他首創了中國懸念營銷的先河,同時也是中國首位實施巨型戶外廣告招商的先驅者。
這一次,在胡誌標的運作下,彈藥更充足的愛華電子,第一波的廣告攻勢更凶猛!
國慶節的第一天。
連續打了三天啞謎的愛華即將揭曉謎底的這一天,張雲起比平時早起了一個小時,不是為了今天的愛華影碟機產品發布會,而是為了給昨晚睡他這邊的紀靈做早餐。
時間尚早,天空還是烏蒙蒙的。
張雲起換了運動服,從彆墅的後院小門沿著嶽麓山的羊腸小徑跑步。
這條小徑距離愛晚亭較近,跑了大概十來分鐘,就可以看見坐立於湖邊的愛晚亭,深秋時節,湖邊楓樹環繞,古樸的小徑與紅烈如火的楓葉林交相輝映,美得叫人心神蕩漾。
張雲起稍作歇息後,繼續跑步,一直到古麓山寺才停下。
古麓山寺始建於西晉的千年古寺,依托山勢而建,殿宇不多,卻巍峨壯觀,與寺外古木參天的宜人景色交相輝映,引人入勝,在清晨的日光照耀下,空山新雨後的古寺山門熠熠生輝。
張雲起站在古寺山門前,默默地眺望著層林儘染的嶽麓山林,眺望著漫江碧透的橘子洲頭,眺望著萬類霜天的星城裡津,這座他生活了26年的城市,在這個霧靄朦朧的清晨裡還有幾分似睡將醒,但主席青年時期的石雕巨像屹立於湘江江心,麵朝東方,似乎是在帶領著這座城市和這座城市裡58247萬的勞苦大眾,迎接那已經洞穿了黑暗和霧靄的紅日金光。
這時候,張雲起忽然聽見古寺山門裡麵有人在朗誦《沁園春·裡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儘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張雲起用毛巾擦了擦汗。
轉身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