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榮點了點頭,扭頭問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錢潛:“這應該是我們裡津目前規模最大的民營農業生產基地了吧?”????錢潛心裡不確定是不是,但他十分肯定地點頭:“是的,楊書記,而且是我們裡津第一個專業養殖小龍蝦的農業公司,一旦打開市場,競爭力會相當強。”
楊家榮又說道:“我聽說這個小龍蝦對生態環境有影響?”
王景山立馬解釋道:“這個問題我們農研中心的專家做了充分的考慮,小龍蝦對水域環境的破壞主要有兩個方麵,一個是繁殖能力強,第二個是糞便。繁殖能力強在我們看來正是小龍蝦能夠成為經濟作物的核心優點,而它一旦成為經濟作物,可以變成美味佳肴被端到餐桌上,那麼它對生態影響是微乎其微的,因為我們中國億萬老百姓一定會把它們消滅的乾乾淨淨。”
這番話說的大家都笑了起來。
楊家榮又問:“糞便的問題你們又是怎麼考慮的?”
王景山扶了扶眼鏡,說道:“其實在這個項目立項之前,我們張雲起張總和農研中心的專家們經過探討,定下來荷+小龍蝦共養的策略,也就是荷蝦共生養殖模式,這個模式是我們聯盛集團全國首創的農業共養模式,優點在於,我們可以利用水中的小龍蝦吃掉有害昆蟲,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汙染,用生態方法控製雜草和病蟲害,嚴控農業麵源汙染。同時,通過種植荷等水生植物,化解小龍蝦的排泄物,水會變得更清澈,保證水質穩定不影響生態環境。”
楊家榮點點頭:“不錯,你們張總一直是個很有想法的人。”
王景山笑了笑,回答道:“當然了,喬口鎮一帶水域麵積大,水質條件本身就好,ph值7.2,水溫常年保持在1030度之間,適宜龍蝦生長,這也是我們聯盛集團選擇這裡打造這個特色產業的原因。”
楊家榮問道:“現在這個蝦一年可以生產出來幾批?”
王景山回答道:“利用水域資源和土質優勢,我們一年可以養春夏兩季小龍蝦並且收獲一次蓮子,從而實現一塘三收。”
張雲起聽見這話,補充了一句:“我們現在也在研究秋冬兩季養殖小龍蝦,從而實現四季都有蝦。”
楊家榮頗為意外:“秋天和冬天還能養蝦?”
王景山道:“這是我們生產基地下一步的重點計劃,我這邊翻閱了大量相關資源,思路有兩個,一個是采用工廠化屯養模式,利用立體水箱在工廠裡養殖試產,這樣一年能生產五批蝦;第二個就是針對水田池塘,我們可以營造不同季節的小龍蝦生長環境,搭配水草、水質調控,飼料投喂等技術,能夠實現一年生產四批蝦。估計年畝均產出大蝦比例能夠提升至50%左右!”
楊家榮笑了起來:“這個要是實現了,就解決了小龍蝦季節性限製的問題,以後我們可以實現了一年四季都有鮮蝦供應上市。放眼全國,應該是唯此一家吧?設想很先進,要加緊技術攻關,爭取搞個創新典型經驗出來。”
王景山正要開口,這時一個從水田裡走過來的老農民忽然“哼”了一聲,他講道:“典型經驗是出來了,麵子工程也有了,但養這麼多蝦,賣不出去咋辦哩?”
這番話吸引了大家的注意,看向那個老農民,老農民剛犁了田,皮膚黝黑,臉上皺紋像刀刻一樣,滿身的泥巴,此刻手裡牽著一頭老牛,打著赤腳抽著旱煙棒,迎麵走過來,麵對他們一行衣冠整齊乾淨的城裡人,也沒有半點怯場的神態。
楊家榮笑著問道:“這位老哥,你的這番見解有沒有什麼具體說法?”
老農民似乎是把楊家榮一行人當成了投資這個項目的大老板,那個大豐農業的總經理王景山他知曉,聽見楊家榮的問題,抽了兩口旱煙棒講道:“搞這麼大規模,幾千萬往裡麵砸,滯銷咋辦?你們要知曉,現在村子裡合辦什麼村集體企業,變著法子吹噓這個項目多好多好,叫那些鬼迷心竅想發財的農民用土地入股,還有什麼貸款的方式入股的怪法子,但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這個蝦子賣不上價錢,村裡的公司收不到錢的情況哩?這可都是農民活命的地哇。哎!”
這番話是樸素且深刻的。
本來考察團裡一片輕鬆和諧的氛圍卻被打散了。
楊家榮臉上的笑容都收了起來。
他問道:“老哥,你就這麼不看好這個項目?理由是什麼?”
老農民激動起來:“這小龍蝦以前都是臭水溝不要的玩意兒,現在就能賣大錢了?笑話嘛!莫說這些沒人吃的小龍蝦,就是平日裡人民慣常吃的蔬果,豐產不豐收都太普遍了!你們真懂農業嗎?看到辛苦勞動的農作物爛在地裡,那種絕望,你們這些城裡有錢人是體會不到的哩!”
******
ps:抱歉,實在有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