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上的差距,身高無法彌補,技巧同樣不夠,桑普森的很多得分技術在常規賽夠用,可在季後賽麵對這個級彆的單防,完全不夠。
這位曾經名滿全美,被很多球迷、專家寄予厚望的超級中鋒,徹底迷失在了波特蘭之王的籠罩中。
他和帕特裡克尤因、薩姆鮑維一樣,在大學蹉跎了太久,打了太多低質量比賽,沒有好好磨練自己一對一的技巧。
事實上兩年到三年的大學時光已然足夠,桑普森到大三時已經沒有太大進步,完全可以進入NBA,卻打完了四年。
在充斥著聯防和缺乏身高、對抗的矮個中鋒的NCAA裡麵稱王稱霸太久,當他進入NBA時已經23歲,很多技術已經定型。
他依舊是個優秀的內線,明星中鋒,可在麵對真正的頂級天才時,他的進攻顯得如此單薄、拙劣。
而且火箭和比爾費奇不見得是最適合他的球隊和最懂他的教練,費奇的這套戰術體係是圍繞奧拉朱旺來設定的。
簡單,粗暴,完全就是摩西馬龍那一套,可能是比爾費奇在1981年患上了“摩西馬龍PTSD”,又或者他覺得馬龍那一套簡潔、高效,總之他就是把奧拉朱旺當作一個更加出色的馬龍去使用。
至於桑普森,他是奧拉朱旺身邊的好幫手,是奧拉朱旺0.8版本,兩人做著幾乎一樣的事。
可是桑普森並不是球風暴力、粗野的球員,他可以在外線運球,他喜歡中距離投籃,他有漂亮的勾手。
他打球很“輕”,有一種在雲端漫步的從容和優雅,他本應該成為第二個賈巴爾,可球隊的底色風格卻是賈巴爾的死敵摩西馬龍。
他做的不錯,可那不是百分百的他,在麵對湖人時,桑普森的發揮就不如奧拉朱旺,雖然他貢獻了一顆金子般精彩的絕殺。
等到了西部決賽,麵對波特蘭開拓者,他開始感覺到,這根本不是他想要的比賽節奏,他和火箭隊其他人,尤其是和奧拉朱旺是脫節的。
但他能說什麼,能怎麼辦?難道還能改變比爾費奇想法,讓他到了西決改變一整個賽季的戰術策略嗎?
很顯然他做不到,他隻能洗完澡,沮喪的坐在板凳上,聽比爾費奇長篇大論,說今晚他們做的有多糟糕,下一場應該怎麼辦。
桑普森聽不進去,他腦子裡隻想著一件事,下一場繼續麵對阿甘的防守,他應該怎麼打?
他或許應該相信自己的投籃感覺,第二場不會再那麼糟了,可是一直投能投死開拓者嗎?
如果不去籃下,會被費奇不停的指責,說他投了太多的球,說他缺乏對抗和競爭性。
但桑普森很想說,阿甘不也經常在外線投籃,他還投三分球呢,他還會自己運球直接快攻。
這些桑普森都會,他也會遠投,會自己運球過半場,甚至一條龍衝籃下,這些都是他在大學時的保留節目。
在火箭他偶爾會這麼做,但大部分時候不行,他要和奧拉朱旺一樣衝擊籃筐,肉搏,把球扣進去。
這麼打確實熱血澎湃,麵對湖人這樣的老邁內線很管用,但阿甘不老邁,他是全聯盟最凶悍的野獸。
一直到第二天訓練,桑普森的腦子還是沒有緩過來,他不願意去看第一場比賽的錄像,那對他而言是一種處刑。
費奇在作戰會議上對戰術進行了微調,要求第二場開始,拉爾夫桑普森主防甘國陽,奧拉朱旺去協防。
這樣就和打湖人一樣,一個頂,一個從後麵蓋,費奇不相信,這麼防阿甘還能60的命中率拿30分。
桑普森忍不住發問:“他就這麼值得我們兩個人去防守嗎?開拓者可不止他一個,我們都去防守他,這是一種浪費。”
費奇看了一眼桑普森,道:“你想讓他拿60分嗎?那我可以考慮讓你一個人單防,你有這個信心嗎?”
桑普森想說有,可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兩個賽季了,阿甘什麼水平自己心裡沒點逼數嗎?
見桑普森不說話,費奇繼續他的會議,同時心裡在歎氣,不知道這兩個家夥什麼時候能真正齊心協力,放下個人的執著,同心同德的聯起手來,那樣才能擊敗阿甘。
費奇知道光靠自己嘴巴說是沒用的,成長必須要親身經曆有所體會才可以。
阿甘注定是他們倆成長道路上的一道巨大鴻溝,兩個人各自跨步是很難跨過去的,隻有攜手合作才有機會。
不過費奇覺得兩個人還很年輕,他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越快越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