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懷鈞不僅不支持蕭良新的研究工作,甚至還嫌棄蕭良打斷他既有的研究計劃,這時候又忍不住嘀咕起來:
“單原子層物質,在物理學界上早就被認為是不可能在現實世界裡存在,而理論上碳納米管做到極致,可以視為曲卷起來的石墨烯。如果蝸巢科技想要做碳納米管方向的研究,我建議可以找京華大學的富勒烯研究中心合作,秣陵大學、秣陵理工在這一塊的研究水準都比較有限,我們這麼折騰很難出什麼成果……”
蝸巢科技成功將合成石墨量產化,克服天然石墨倍率性不足的弊端,替代原炭微球負極,跨越式的將液鋰電子的單位電容量提高20%,但不等於炭微球、石墨等負極材料相關的研究工作就可以說大功告成了。
事實上更複雜深入的研究工作才剛剛開始。
而石墨作為典型的層狀結構,其層間結合為弱的分子間作用力,很容易互相剝離,形成薄薄的石墨片。
石墨片究竟能剝到多薄,前人也做過無數次的實驗,但目前在物理學界還是公認,單原子層物質不可能在現實世界裡存在,也就是說不管用什麼手段,都沒有辦法成功剝離出單原子層的石墨薄片,即石墨烯來。
蕭良前世看到報道說單原子層的石墨烯,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兩名科學家在實驗室裡,拿透明膠布粘貼石墨一層層撕出來,聽著覺得簡單,但他這段時候想要在實驗室裡複製這個過程,真是比大姑娘坐月子還要難熬。
拿膠布粘貼剝離石墨薄層,聽上去非常簡單,一點點試,一層層撕,總能瞎貓撞到死耗子,但問題是,拿膠布撕下來的石墨薄層,如何轉移到不同襯底上,觀測、判斷是多層還是單層石墨烯結構,並進行初步的光電特性研究,就太考驗耐心了。
蕭良目前已經做出並成功進行觀測的三十層原子層石墨薄片,麵積都不到千分之一平方毫米,可以說是突破前人在這一領域的成就了。
不過,相應的實驗觀測方法已經建立起來,後續就是水磨功夫,多用幾個研究人員對實驗辦法不斷進行改進,反複嘗試就行了,蕭良也不著急。
就算實驗室一票科學家都覺得他這麼做除了糟蹋錢,沒太大意義,但蕭良不管。
他是老板,有錢任性。
聽周懷鈞一通嘀咕,蕭良撓了撓腦袋,顯然沒有聽進去,轉過頭吩咐他另外一件事:
“周博士,你說過國外已經有實驗室嘗試著用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碳納米管,我倒覺得這個辦法也可以嘗試用來製備更完整、麵積更大的多層石墨烯,或者說超薄石墨薄片來供我們研究。周博士,你最近可以抽時間設計一下實驗……”
“蝸巢科技在秣陵隻有一套化學氣相沉積實驗設施,王馳鶩博士他們做各種包覆、界麵等方麵研究都不得空。現在要插入全新的,前人完全沒有摸索過的實驗進去,一旦實驗出現不可能預料的異常,造成實驗設備損毀,很多研究都要徹底耽擱下來了啊,”周懷鈞拿蕭良的堅持沒轍,隻能提醒他這麼任性的後果可能有多嚴重,說道,“你要這麼搞,王馳鶩博士要翻臉了啊!”
“那就先搞理論設計,”蕭良沉吟片晌,說道,“設備的事,現在就把申請打出來,我抽空簽下字,可能也要兩個月後才能進行第一次的實驗,不著急……”
“好吧!”周懷鈞無力的說道。
大老板不在乎花大幾千萬驗證一個新奇的想法,他還囉嗦啥呢?
蕭良嘿嘿一笑,心想等他哪天真在實驗室裡成功做出單原子層石墨烯,雖然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是能夠提前打破物理學界單原子層物質無法存在的假說,嚇周懷鈞這些研究員一大跳,還是很有意思的。
蕭良剛換下實驗工作服要回行政綜合樓,許建強就打進電話來催。
許建強陪羅智林坐車已經到研究基地大門口了,蕭良探頭看了一眼,大門外果然停了兩輛黑色奧迪,趕忙頂著秣陵七月天的炎炎烈日,小跑步朝大門口走去,鑽進羅智林的車裡。
星視對今天正式入駐科技園的晶辰微電子控股,鄭仲湘等星視高層也是以東道主自居,很早就在星視通訊電子的大樓前等候。
蕭良、許建強與羅智林以及隨行人員從車裡下來,等在大廳前的袁可飛、姚成毅等人就迎過來,先介紹陪同一旁的晶辰微電子的兩名管理高層,又低聲說道:“韓書記、張市長、成廳長他們都剛剛到,在貴賓廳休息,典禮還有一會兒時間……”
蕭良他們坐電梯先到星視通訊電子的貴賓接待廳,丁文江、韓振亞、溫駿等熟悉麵孔都在,他與許建強的座位就安排在丁文江、韓振亞他們之間,沒有拔高也沒有刻意貶低,羅智林的座位卻安排在比韓文鬆更重要的首席。
許建強低聲跟蕭良說道:“這次引進晶辰微電子,看來他們還是很自得的啊!”
蕭良微微一笑:
秣陵市委書記韓文鬆也是省常委成員,正常情況下排序都要在羅智林之前,唯一情況例外,那就是韓文鬆以東道主自居,或者說韓文鬆認為晶辰微電子入駐星視科技園是他與秣陵市委市政府的功勞,這類活動就要將省級領導都安排在他的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