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毅主動請纓,群臣當然也沒有爭搶或者勸阻的意思。
隻要不是傻子就都知道——這個領兵出征的主將,熊午良肯定早就內定了,眼下隻不過是走個形式而已。
果然,熊午良麵對樂毅的請戰,微微頷首:“樂公上次攻伐齊國,可恨未儘全功……此番攻齊,定要大破齊國!”
樂毅拱手肅然道:“謹遵王命!”
楚王口中的樂毅上一次攻打齊國,指的是多年以前了——那時候的樂毅還是燕昭王麾下的昌國君,奉燕王之命,統領二十萬燕軍,以複仇的名義攻打齊國。
彼時的齊國相當強大,以至於讓其餘六國都為此擔憂。
於是,樂毅組織了五國聯軍,共同討伐齊國……熊午良率領麾下的部曲,也在南方攻伐齊國,作為策應。
所謂‘齊南之地’,就是在那個時候被楚國奪來的。
樂毅攻齊取得了相當大的勝利,一度奪取了齊國全境,隻剩【即墨】孤城未被占領……後來就是楚王雲夢澤稱霸、會盟諸侯,在會盟大典上,張狂的燕國人觸怒了楚國。
於是熊午良巧施連環計,幫助齊國複國。
樂毅的攻齊大計,毀於一旦!
話說回來,如今再度攻齊——樂毅率領的就不是燕軍了,而是楚軍——對於這個安排,所有人都沒有異議。
哪怕是爭功心切的芍虎和格速宜這二將,也乖乖地沒有說話。
首先,樂毅已經打過一次齊國了——對於齊國的民風習氣、軍隊戰力、地形地貌都還算熟悉;另外,大楚武軍基本上是大司馬樂毅一手操練出來,對於武軍上下的將領的熟悉,也沒人能勝得過樂毅。
由樂毅領兵攻打齊國,再合適不過!
如果說楚國能有哪個人能比樂毅更適合領兵攻齊……那麼也就隻剩下王座上的熊午良自己了。
不過,咱們熊老板現在畢竟已經是堂堂的楚王了。
如果不是天大的事兒,總歸不至於讓堂堂楚王禦駕親征。
……
熊午良望著群臣的各色目光,當然明白他們心中所想。
之所以任命樂毅擔任遠征主帥、而不是熊午良親自出征——熊老板心中自然是有一番考量的。
倒不是因為熊午良犯懶——雖然這廝的確挺懶。
自從上次司馬錯聯軍伐楚之後,熊午良就長了個記性——獅子搏兔,亦需全力。當時楚昭懷王率軍數十萬對戰秦魏韓聯軍,從紙麵實力來看,楚軍完全占優。
包括當時的曲陽侯熊午良在內,所有人都認為這一仗必不可能會輸。
就算退一萬步來說,大楚頂多也就是折損一些兵力,然後守住邊境線而已。
萬萬沒想到——楚國迎來了一場史詩級彆的大敗,以至於差點亡國。
那一戰,葬送了大楚剛剛建立不久的霸權、一度失陷了王都、一直對熊午良視若己出的先王羋槐也死於亂軍之中……熊午良事後對自己很自責。
如果自己這個曲陽侯早一點出山,或許楚國不至於被打成當時那個熊樣。
自那以後,每逢大戰,熊午良務必親征——經略巴蜀,熊午良親自帶兵,把洪石頭的未儘之功徹底敲實;攻伐隴西、義渠,熊午良也是親自帶兵北上,數戰數捷,全取隴西;再到後來的靖難之役,熊午良仍然是親自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