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種窯口,一次最多能出一萬磚。
而且每次最少要燒七天以上,但是他燒窯成本低。
所以,一些大隊是大窯口也修,小窯口也不放棄。
“這邊是三合大隊的窯,他們三個小隊,每個小隊負責一片,看看正好是三角形分布”
秦軍還不如楚玉了解情況,所以楚玉更加清楚這一片窯,都是屬於誰。
“這一次得出多少磚瓦”
稍微差了一下數量,秦軍都很驚訝。
楚玉嘿嘿一笑道“你教的那種窯,一次出十萬,那些小窯一次一萬,你算算就知道了。”
“不要為他們擔心,我們公社現在名聲在外,他們出多少磚瓦,都被外地人拉走了。”
這一片窯口出產這麼多磚瓦,楚玉隻有得意,沒有一點擔心。
這就是因為,他們公社所有大隊的磚瓦窯,不管出多少磚瓦,都能賣出去。
可是他們不清楚,這樣的事情,持續不了多長時間。
本來秦軍還以為,等所有大隊都有磚瓦窯,就要卷的全麵降價。
可是他們公社改革是個新鮮事,一改革,這邊發生點什麼,都引人矚目。
這樣一來,反而讓他們公社得到好處。
那就是外地人增多,銷售變得好做。
所以那麼大產量的磚瓦,這都好幾個月過去,居然還都能賣出去,這大小也算個奇跡吧
稍微一算,秦軍就發現,就這麼一個大隊每天的產量,就超過十二三萬。
他們公社總共十三個大隊,誰也不會被落下。
所以,他們公社每天出產的磚瓦數量,能夠達到一百五六十萬啊
農村一棟房子,連圍牆算上,能消耗五六萬塊磚嘛
就算一家用六萬磚,這一天的產量,就能建三十來棟小四合院。
所以,崩盤是遲早的事情,因為建築材料的價格,受限於運輸成本。
隻要人家本地有磚瓦窯,立即就能把他們公社的生意搶了。
他們現在還能大肆擴建窯口,提升產量,大筆撈錢,完全是政策紅利。
可是,這種政策傾斜,還能支撐多久
紅旗公社的變化,肉眼可見。
上麵的領導都不是瞎子,他們看的會更加清楚。
所以,政策全麵放開,或者隻是一個縣城的政策放開,就完全可以讓這些小磚瓦窯遭受滅頂之災。
磚瓦賣不出,就會另外想辦法。
所以,是不是可以改燒水泥
一邊走一邊看,周圍幾個大隊,秦軍都轉悠了一圈。
很快,他就來到紅旗公社最東邊。
這個最出名的就是大河大隊,也就是秦軍所在的大隊。
從大河大隊一直向南,接下來的沿河大隊、小劉大隊。
三個大隊,都是緊挨著一條河討生活,畢竟有水糧食產量才高。
所以,這三個大隊不止是地多,土地的糧食產量還高。
有地、有水、有糧,自然人口就眾多。
隻不過,他們這邊人口密集,就沒有多少山林。
所以,這邊想要節省成本,使用木材燒製磚瓦就不可取。
大河大隊第一小隊,之前就沒有燒製成功。
後來換成煤炭,總算是燒成了,但是成本稍微有點高。
但是,他們還是賺錢,隻不過沒有其他大隊賺的多。
對於這一點,第一小隊的張家人,自然都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
對於秦軍的特意針對,很多人都恨得咬牙切齒。
可是他們也不敢真去找麻煩,因為他們早就有經驗。
雖然秦家人沒有他們張家人多,但是他們卻不一定打的過人家。
沒辦法,就隻能憋屈的慢慢發展。
活人肯定不會被尿憋死,這個世界上也肯定不止是秦軍會燒製磚瓦。
傳統老手藝人,真心去找,還真能找到一些。
比如隔壁河東公社,他們那邊。原來就有不少在窯廠乾活的老手藝人。
如果他們再大膽一些,甚至可以直接去白家公社找人,那邊可是有原來白家的磚瓦窯。
雖然白家公社已經沒有白家人,但是那邊白家還是個忌諱。
張家雖然膽大,也沒必要招惹這個麻煩。
所以,他們還是從河東公社請的人,聽說請來的還是一位高手。
今天他們已經開了一次窯,而且還做了一次試驗。
當秦軍和楚玉過來的時候,他們這邊正熱鬨著。
隻見一群人,正圍繞著一片建築工地,在討論著什麼。
稍微一靠近,秦軍就聽到有人在議論。
“這就是那小窯當中,燒製出來的水泥”
“是,那個小窯是試驗窯,就是為了驗證可不可以燒成水泥”
“看這個樣子,這是燒成了”
“現在說還太早,成不成還要看效果。”
“對,之前我們燒製的磚瓦,看著也不錯,誰知道一碰就碎呢”
“那是燒成溫度不夠”
“這一次應該不會有問題,我們已經注意燒成溫度,聽說有溫度計。”
“不用聽說,我都看到了,那麼長的一根溫度計。”
說著,這人還一邊比劃。
他可能真懂得一些,所以還知道燒製水泥,需要一千四百度的高溫。
“我感覺這燒製水泥,也不太難的樣子啊”
“肯定不難,要不然秦軍一個熊孩子,憑什麼能燒成”
“對,我也去看過,你們知道他為什麼不讓彆人燒製石灰”
“有嗎不是因為燒製石灰不如燒製磚瓦不賺錢,我們才不燒的嗎”
“肯定不是,既然燒製石灰不如燒製磚瓦賺錢,秦軍又不傻,為什麼不燒製磚瓦”
“人家燒製耐火磚,我們第一次燒製磚瓦不成,就是因為溫度沒有提升上去,為什麼還不是因為耐火磚不合格”
先前說秦軍不安好心的人,有點著急。
“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燒製石灰的窯,可以燒製水泥”
“你們都不信是吧看看那座試驗型小窯,他就是一座水泥立窯。”
“這次我們請來的是一位高手,他很了解燒製這些建築材料的工藝。”
“什麼叫工藝懂不懂,就是莪們說的手藝。”
“人家就知道秦軍建的窯,叫立窯,能燒水泥,看看,這不是燒成了”
“如果不是人家自信,能夠立即拉到工地上來,直接做實驗”
“都看好了,隻要實驗成功,我們大河大隊立即開始起飛。”
“知道什麼是起飛就是我們能賺大錢,很多大錢”
“不信知道外麵一袋水泥多少錢嗎三塊錢,這樣還有價無市。”
“這可是一袋啊,隻有一百斤,一噸是二十袋,也就是一噸六十塊錢。”
“那麼大的一座窯,一次聽說能燒製五六十噸,這是多少錢”
周圍一圈人,全部被這人描述的美好錢景吸引住,一個個眼神迷茫。
他們一個個的恐怕都在算賬,一噸六十塊,五六十噸是多少錢
這麼簡單點算術題,很多人都很精通,所以很快就有人驚歎出聲。
“三千六百塊啊”
“成本多少好像比製作磚瓦成本低吧”
“應該跟燒製石灰的成本差不多,一噸才十幾塊”
“這麼說,一噸不是能賺四五十塊有這麼多嗎”
“是有這麼多錢,真比我們燒製磚瓦,還賺錢啊”
“是啊燒製一窯十萬塊磚,也不過才賣三千塊錢。”
“好像也差不多我說賣出的錢,都差不多”
“哪裡差不多了差多了。”
這時,先前描繪美好藍圖的那人,又開口了。
“你們看看,現在都有多少磚瓦窯廠了”
“你們就沒想過,為什麼秦軍不燒製磚瓦”
“一個是他燒製水泥更賺錢,再一個就是他早就想到,磚瓦窯數量會很多。”
聽到這裡,秦軍十分驚訝,這人還真是有點眼光,連他想什麼都知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
手機用戶請瀏覽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書架與電腦版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