霹靂軍十八年九月,臨安城。元軍接管城池之後,便將趙氏皇室軟禁在了西湖邊的一處行宮之中,皇宮則成了伯顏的官衙。此刻他正與史天澤商議北返之事。五日前,忽必烈的欽差到了臨安,並向他宣讀了北返的詔書。大都距臨安數千裡,饒是霹靂軍並沒有為難忽必烈的欽差隊伍,他們也得到沿途元軍馬匹和糧水支持,但仍有幾名隨行人員死於非命,還折了不少馬匹。伯顏不敢怠慢,一麵安頓好欽差,又急派人去請史天澤。他雖總領攻宋的元軍,但無法節製史天澤、阿裡海牙等人,後者都直接聽命於元廷。長江達數千裡,霹靂軍封鎖江麵後,也無法阻止信使等少量人員從偏僻處偷渡。故元廷與長江以南的元軍仍有著書信往來。
史天澤此時正在平江府(蘇州)。元滅宋之後,以原平江府治為江淮行省,置平江路總管府,由史天澤總領事務。伯顏請史天澤前來臨安,表麵是商議實則暗藏著驚天的陰謀。他對詔書要求大軍北返的命令頗為抵觸,即便其身為主帥,也無法說服手下舍棄富饒的江南返回苦寒草原,更何況詔書要求向霹靂軍上交武器方能渡江,如此苛刻條件不如留在江南放手一博。伯顏心中暗罵忽必烈和真金已失掉蒙古人血性,下了擁兵自立之心。霹靂軍強大不假,可征宋元軍和新附的宋軍超五十萬人,未必沒有勝算。在史天澤到來之前,他已與參政阿剌罕私下商議,如若史天澤同意合夥舉事更好,如若其不同意則將之擒殺,並奪其軍權。
從欽差口中伯顏得知忽必烈時日無多,太子真金即將即位,這給了他更多的底氣。故在派人去請史天澤之後,他又向李恒寫了密信,要求其殺了阿裡海牙奪其兵權。江陵府慘敗之後,李恒又回到了潭州與阿裡海牙合兵一處,並在荊湖南路和江南西路攻城略地,打得兩路的宋軍節節敗退。這兩路仍有不少反元勢力,其中以宋江西製置使黃萬石和文天祥組織義軍實力較強。伯顏深知阿裡海牙作為金蓮川核心幕僚之一,對忽必烈言聽計從,肯定會聽從命令北返。作為西夏皇室的後裔,李恒對蒙元政權表麵上忠心耿耿實則另有心思,定然會對其所謀一拍即合。
果不其然,史天澤雖對霹靂軍保證元軍北返的承諾感到疑慮,卻仍決定聽從詔令,準備回平江府之後即刻準備北歸。眼見他的話如此,伯顏當即摔了鎦金的茶盞,屋外迅速衝進一群刀斧手將史天澤殺死,與此同時,屋外也響起了刀甲相撞和慘叫聲,史天澤隨行的親兵也被儘數格殺。做完這一切,伯顏當即率了阿剌罕一眾將領,領千餘精騎前往三百裡外的平江府。平江府的史天澤親信部將見伯顏親自前來,又見阿剌罕等人摯著史天澤的頭顱,一時間亂了分寸,皆被伯顏親衛捕殺,部眾皆歸伯顏麾下。在潭州城,麵對暴起發難的李恒,毫無防備的阿裡海牙也被李恒斬殺,餘部儘歸其所有
伯顏接著又清除了元軍內部其餘反對勢力,使得江南元軍皆聽其號令。在這之後他召來忽必烈派來的欽差,聲稱北返路途險惡,江南將士心中疑慮,實難按詔行事。為著蒙元社稷著想,他與數十萬大元士卒將留在暑熱的江南,遙遵大汗號令。將欽差送到江北之後,伯顏隨即又派人將謝太後和幼兒皇帝趙?迎入宮中,恢複其帝號。又命人上表大都,聲稱臨安小朝廷為孫,蒙元朝廷為祖,即趙?稱忽必烈為祖皇帝,自稱為孫皇帝。此時的趙氏皇室已是刀俎上的魚肉,能保住性命已是萬幸,那裡敢出言反對。他們也明白,所謂恢複帝號不過換了軟禁地方,仍然是伯顏手中的提線木偶而已。
儘管權柄儘在手中,伯顏並沒有讓趙?封自己為王,而是自命為天策上將。自古以來帝王將相不少,但戰功赫赫的卻不多,最讓他佩服的漢人乃是唐太宗李世民,而李世民在玄武門之變成為皇帝前,其官職便是天策上將。在伯顏看來,隻有這稱號才能配得上自己的武功,同時這也意味著他雄心壯誌。“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樣的,不想當皇帝的將軍不是好將軍。當然他也知道,現在稱帝並不是時侯。江南的元軍雖然對忽必烈的北返命令不滿,卻不意味會支持他成為皇帝。在他們看來,讓趙?恢複帝號隻是權宜之計,不過是為了儘量整合資源,以應對霹靂軍的進攻。
恢複趙?的帝號實在是一招精妙之棋。伯顏深諳“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理,隨著一道道政令以趙氏皇室的名義發出,元軍遇到的抵抗小了許多,諸多州府的生產逐步恢複,糧稅征收也變得容易,不少原本激烈抵抗的州縣,也在趙氏皇室的詔令下歸降了元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江西製置使黃萬石原本效忠福州趙氏小朝廷,當下又轉投臨安小朝廷。雖說黃萬石本就是個投機份子,其部在李恒攻擊之下潰不成軍,又對福州小朝廷派文天祥來江西組織義軍不滿,內外交困之下不得已投降伯顏,但趙?恢複帝號仍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出乎眾人意料的是,張弘範既沒有響應伯顏,也沒有繼續遙遵忽必烈或率軍北歸,而是帶著手下歸降了舟山的霹靂軍。澉浦海戰之中,張弘範一路南逃,他在泉州蒲壽庚處休整後,又突破封鎖悄悄回到了臨安附近海域,在霹靂軍戰艦追擊來回航程二千裡,保存了過半的軍力,是董文炳部受損最小的一支。此次投降他共帶來了元軍最後的水師殘餘,共計有水手五千人,輕快戰船三百餘艘。舟山的霹靂軍不敢怠慢,急派了快船前往揚州稟報歐陽軒。與普通人員不同,張弘範是歐陽軒點名要擊斃的敵將。
張弘範之所以要投降,原因是多方麵的。一方麵是因為兔死狐悲。伯顏為了控製軍隊,大肆清洗史天澤親信——大多為漢人。雖然張弘範與史天澤並不交好,但同為漢人卻深感悲涼。另一方麵也是他預判伯顏必敗,隻是時間的問題。澉浦之戰他親眼目睹了霹靂軍火器的恐怖,深知蒙元政權元沒有任何勝算,更何況是被截斷退路的伯顏。他在得到霹靂軍兵臨大都城下和忽必烈病危的消息後,深知北返也失去了意義。更何況即便他麾下的皆是輕快船,要衝過霹靂軍的封鎖線北日返,也根本不可能。有如繳械,不如索性投了。
半月之後,揚州方麵回信了——歐陽軒同意其請求,其部整編之後派往江陵府,接受高達的指揮,負責攻打洞庭湖與鄱陽湖的元軍。歐陽軒之前確實下達擊殺張弘範的命令,隻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如果不接受他的投降,將會增加下一步的作戰阻力。畢竟張弘範是第一個向霹靂軍成建製投誠的蒙元將領,示範作用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