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月星艦項目總工程師,這一架戰機的設計者,羅勇山教授並沒有急忙為這架戰機取名。
他反而耐著性子,調出了智能程序天工。
檢測當前機身數據,檢測風洞試驗中戰機姿態合理性……
此時此刻,程序天工還擁有著龐大的計算資源調取權限,並且這一座風洞試驗建築比當前藍星任一一座風洞都要智能,感應器更是世界第一。
所以羅勇山的一係列操作,很快就有了回應。
【機身實時建模已完成,機身剛性測試通過】
【特殊金屬器件感應器正在穩定運行,上傳數據符合標準】
【機身姿態調整完畢,工作數據驗證完畢】
【風洞三階段試驗完成,b23731飛行器完成5馬赫測試,是否需要提升難度】
……
在密密麻麻的報告中,羅勇山不僅會查看簡短的報告,還會點進很多關鍵項目,細細查看這些項目當中,該測試機型的表現數據與關鍵姿態轉換時,那些材料的表現、機身造型的流體力學數據……
雖然某位顧老板是每個小時都能刷新身價的人物,但顧青還是嘴角噙著笑意,等待著這位老教授工作完成。
觀察室與操作區域的工作人員們,也開始忙起了自己的本職工作,同時伸著耳朵,等待著羅教授,這位老工程師的答案。
呼……
終於在查看完所有放心不下的數據之後,羅勇山望著屏幕上的戰機,突然喃喃自語道:“它,就叫‘畢方’吧。”
當羅教授說完這一句之後,屏幕上,智能程序天工也適時彈窗【大夏先秦時期,《山海經·西山經》記載鳥焉,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名曰畢方,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訛火。】
同時這段文字旁邊還有一個鳥類的圖案。
它的形狀像鶴,長有白色的鳥嘴,青色的羽毛之上有紅色的斑紋,雖然僅有一隻腳,但卻沒有絲毫殘缺的感覺。
顧青看著這段文字,開口說道:“畢方,根據這段記載,它鳴叫起來就好像是在呼喊自己的名字,而它在哪裡出現,哪裡就會有野火燃燒。
從它掛載的彈藥來看,這的確是很貼切的名字。”
這般說著,顧青已經戴好了sr1眼鏡。
風洞其他工作人員看不到的虛擬屏幕上,顧某人看到這這架被命名為“畢方”的戰機數據。
扁平的前掠翼設計,機身總長27米,翼展15米,空重:24.6噸。
大氣層內巡航速度:2.5馬赫,最大速度:5馬赫
單次任務周期: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