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幾乎是將道家的「不爭」進行了更具體更淺顯的解讀。
水,不是不去爭,而是它能夠成為一切的核心,無處不在。
沒有一個人類可以在沒有水資源供給的地方長久存活下去,畢竟哪怕水資源淨化技術再完善、再強大,它也需要能源和其他物質去過濾、轉換水分子,並不能真正做到零消耗。
自然資源就是太陽係最珍貴的資源,而各大星球之間的貿易及航運中心,則是一個個至關重要的節點。
它們既是太空旅遊中心和集散地,也是極為重要的軍事基地或者半軍半民基地,所以顧青根本就沒有打算將這些重要資源拱手讓人。
和平共享是和平共享,前提得是其他人能夠陪九州星海公司一起去開墾荒地才行。
在政治領域當中,關於外太空的星球歸屬問題,雖然早早在六十幾年前,一眾航天大國就已經簽署《外層空間條約》規定人類在探索外太空之時,對於所探索的星球不存在任何的領土要求,宇宙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不是哪一個國家所特有的,所有的國家都是平等的,共同使用這些外太空的資源。
也就是說哪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太空能力強,就可以占據更多的太空資源和地盤,但隨著科技的發展,外太空資源利用,已經可以從紙上談兵變成觸手可及的目標時,《外層空間條約》很明顯已經成為了一張隻會出現在談判桌、媒體桌上麵的廢紙。
太空屬於全人類,但是顧青清楚,一旦自家公司能夠開發,並且成功運營一座獨立於藍星之外的太空城,那麼到時候一切針對太空開發所簽的協議、談攏的合作,都將迎來劇變。
甚至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那就是如果局勢壓力太大,他就會將太空城本體以及太空城各大項目都拆分、精細化計算成為股權,讓太空城成為一個能夠在大國、跨國巨頭和全球大勢力之間可以交易、流通資源的商業項目。
不過這也隻是最壞的打算罷了。
當項目開始的這一刻,顧青此前做好的準備就已經開始進行下一步工作。
藍星全球最大的私人企業發射場地,每次火箭發射任務通過官方審批之後,都會儘可能的攜帶足夠多的資源、智能機器人,將其運輸到九州空間站和月球。
現在,月球降落區域的地下,已經有一個被探測出來的溶洞,被建造成了一處秘密基地。
雖然還無法做大長時間的資源自給自足,但已經能夠穩定維持十人小隊,在這處秘密基地生活一年的時間。
至於一年之後?
顧青並不相信以現在的熱戰強度,真到了大家一起扔蘑菇的時候,藍星還會再維持一年以上的頻繁熱戰。
畢竟一旦觸發核反製機製,在幾個小時內,藍星是足夠熱,但是在一個月之後,藍星必然會降溫。
時間換換來到了夏陰星曆1029年3月一日。
大夏九州科技的桃夭生產工廠,開始增加產能。
以往供貨量隻能算穩定,一直沒有辦法提升的東山省珍稀藥材,一下子就開始主動大量提供上了年份的野生優質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