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雨水。
今日鄉試。
天色未亮,空中依然陰雲堆聚、習習涼風帶著濕潤水汽,京兆府下轄各縣的學子早已等候城外,待到長安各處城門一並開啟,頓時一擁而入,分彆奔赴長安、萬年兩縣縣衙。
城內各處裡坊、街巷,早已有左右金吾衛十人一隊來回巡邏,頂盔摜甲、裝備齊全,以便於隨時應對有可能引發的騷亂。
全城上下、嚴陣以待。
考試共分三場,每場三日,因報考學科之不同區分考場,考試內容也各自不同。
卯時末,縣衙門戶開啟,有禮部官吏會同金吾衛兵卒,驗明正身、搜檢全身以防作弊,陸陸續續放考生進入衙門內事先準備的考場,等待考試。
萬年縣衙大堂之內,燈燭明亮、人影幢幢,房俊、馬周、許敬宗、李安期等人彙聚一堂,禮部以及縣衙官員出出進進、一片忙碌。
馬周瞅了一眼外頭陰沉的天色,對李安期道:“要下雨了,安排官吏隨時巡查,若有考場漏雨要及時予以處置,定要保證考試順利進行,莫讓考生因為下雨而耽擱考試。”
李安期趕緊應下:“稍後下官親自帶人巡視,確保萬無一失。”
房俊叮囑道:“處置事務之時不要單獨行事,要確保禮部、禦史台都有人在現場,三方製約、相互監督,確保無徇私舞弊之事。不要輕視了考生的能量,也不要高估官員們的操守。”
自古以來,任何考試過程之中防作弊都是重中之重,當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方法層出不窮,一旦出現作弊事件,不僅對其餘考生不公,更會導致諸多官員遭受牽連、罷黜丟官。
大唐的科舉考試剛剛上路,諸多方麵經驗欠缺,萬一出現舞弊事件,影響深遠。
李安期心中一凜,忙道:“太尉放心,下官省得!”
由黃門侍郎升任萬年縣令,這一步算得上是踏踏實實,隻需多乾幾年積攢政績、資曆,加上家中人脈,即可順利升任六部侍郎,平步青雲、官運亨通,可萬一因為科舉考試出現紕漏,考評之中有了汙點,怕是蹉跎二十載也難以踏上六部侍郎的高位。
科舉考試考的是京兆府的學子,但也是他的一場大考,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房俊頷首,看向馬周、許敬宗:“今年鄉試之後,吾等當上書陛下,於各州府興建貢院以專門供考試之用,畢竟各地府衙之情況不一,萬一房舍短缺、建築簡陋,因此而影響考生,則大為不妥。”
科舉考試經由他參與改革,在前隋科舉基礎之上按照後世做出諸多改良,可他畢竟未曾親曆過科舉,大多是道聽途說,於許多細節之處也難以周全,隻能在施行過程之中一一改進。
於天下各處建築專供科舉考試的貢院便是其中之一。
馬周捋著胡須點點頭:“確實有必要,繁華之州府尚好,若是偏僻貧瘠之地,州府官舍簡陋,怕是難以妥善安排考場。”
全國各州府建設貢院,看似一項龐大任務、靡費無數,但對於當下各地興建基礎設計如火如荼的大環境而言,要錢有錢、要人有人,隻需做好規劃,輕而易舉。
有官吏前來,恭聲道:“考生已經入院,準備就緒,請侍中主持考試。”
京兆府鄉試在長安舉行,因人數眾多,故而分出萬年、長安兩處考場,分彆由中書令、侍中兩位宰相監考,馬周負責萬年考場,劉洎負責長安考場。
馬周霍然起身,對房俊、許敬宗抱拳,沉聲道:“請二位坐鎮於此,本官前往主持。”
房俊與許敬宗也起身還禮:“請!”
……
天色漸亮,陰雲未散,一陣微風拂過,小雨淅淅瀝瀝下了起來。
騰雲似湧煙,密雨如散絲。
考試緊張進行。
萬年縣內除去正堂之外,其餘一應房舍全部搬空、設為考場,但考生諸多,不得已又在庭院之中搭設了臨時的棚子,內裡放置桌椅、四周布設帷幔,複雜的考場形勢為監考提升了難度。
所有監考人員如臨大敵,不敢有絲毫懈怠,這畢竟是陛下登基之後首次全國範圍內的科舉考試,上上下下準備周詳,絕對不能出現一絲一毫的差錯。
萬年縣衙、禮部、禦史台三個衙門各派官吏組成無數監考小組,既要監視考生,又要互相監督,時刻在考場之內遊走,確保考試順利進行。
房俊與許敬宗撐著傘,信步走在縣衙之內,時不時關注一下考場情況。
許敬宗經過一處考舍,往裡瞄了一眼,輕聲道:“這不是徐王世子嘛……宗正寺此番懇請陛下準許宗室子弟參加科舉考試,也算是一次進步,隻要有尚學之心,縱然不能通過考試也不至於成為混吃等死的紈絝膏粱,如果能夠長期堅持,宗室也是會出現幾個人才的。”
事實上,宗室有著無與倫比的教育資源、強大的政策扶持、充足的財力供應,隻要子弟虛心向學,一旦通過科舉考試,前途不可限量。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