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陽武神!
(求三月保底月票,正版訂閱是對十步最大的支持!)
皇家書院!
於天下儒門而言,這是儒道聖地,曆朝曆代,九成以上的大儒,都是出自皇家書院,在整個大漢朝堂之上,幾乎占據了半壁江山。
從皇家書院走出來的大儒,即便不入朝為官,也會被授予正三品位,每月領取俸祿,而其它儒道書院走出來的,除非入朝,隻能授予從三品位,且每月領取的俸祿也比在職的從三品官員要少上近半。
皇道長街上。
再次踏上這條貫通長安城東西的長街,如蘇乞年,也不禁生出幾分感慨,曾幾何時,他第一次踏上這條長街,又怎麼會想到,會有這麼一天,他證道元神,乃至刀斬天命,屹立在了江湖武林之巔。
皇家書院,相比於過往一些年,要沉靜了很多,書院前很多白衫方巾的儒生進進出出,少有交談,大多微笑點頭,或簡單招呼兩句,有人手握書卷,甚至行走之間,也在閱讀微言大義。
一些書院教習也迎著朝陽到來,準備晨課,看到眼前這一幕,再看向那扇重立的金絲楠木大門,少了濃厚的包漿,缺失了歲月滄桑的氣息,看似與整個書院顯得格格不入,但在這些教習看來,或許也正是因為經曆了這種種,才令得過往歲月書院中積澱的浮華之氣儘散,少了幾分浮誇,更多了幾分穩重,這於修行和做學問,無疑有著莫大的好處。
紫禁城。
禦花園中,漢天子與太子劉清洪相對而坐,劉清洪沏茶,分茶,倏爾目光一動,感應到赤霄承天大陣捕捉到的熟悉氣息,心中一震,分茶的手微顫,頓時有幾滴茶水滴落到杯子外。
“心靜身正,皇者之心。”
漢天子看他一眼,平靜道“不為天下計,何以俯覽萬裡山河,你沒有那一位裡看得更多、更遠。”
劉清洪聞言渾身一震,而後接連深吸數口氣,平複下心緒,他已經攝政多日,明白父皇此時開口,已經有些言重了,於他而言,最渴望得到的,就是父皇的認可,本來以為出身皇家,天生貴胄,當俯瞰黎民眾生,直到真正攝政,開始處理國事,方才明白,這天下事,遠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簡單,涉及農耕、商賈、吏治等等,再細分下去,即便六部已經分化很多,但每日送到尚書房的奏折,依然堆積成山,即便以他證道元神之身,一天下來,雖然精神尚可,但心中依然有幾分疲累。
由此可以想象,父皇處理朝政近百年,日日如此,自己與之相比,恰如皓月與螢火之輝。
似乎洞悉了他的念頭,當代漢天子又搖搖頭,淡淡道“知道你們為何皆不如那一位嗎?”
劉清洪聞言眼前一亮,不僅僅是他,恐怕這是天下所有年輕高手想要知道的,因為奇遇?因為造化?得到了那傳說中的時間禁忌傳承?
漢天子緩緩起身,來到亭子邊,抬頭看冉冉升起的朝陽,而後沉聲道“因為你們缺少一顆道心。”
道心?
劉清洪露出不解之色,練武之人,隻要意誌堅凝者,大都有一顆難以撼動的道心,武道修行路上生死不懼,可以拋卻一切,孤注一擲。
漢天子再一次搖搖頭,這一次沒有再解釋什麼,片刻後,看父皇離去的背影,劉清洪蹙眉,若有所思,但即刻又搖搖頭,很顯然,父皇所言,並非是通常意義上的道心,那麼,他所缺少的道心,又到底是什麼?
……
皇家書院外院。
一座清幽的院子裡,微風輕拂,紫竹搖曳,竹葉婆娑,簌簌而落,如同這冬日裡的一場紫雨,透著徹骨的寒意,偏偏幽靜到了極點。
此刻,幾株紫竹下,一名紫袍中年盤膝而坐,伸手撫琴,古琴無弦,但隨著其雙手十指輕撫,卻響起清靜寧和的琴音,不是很響,極其靜謐,透著一種令人心靈澄澈的恬淡。
直到朝陽緩緩升起,這琴音才終於止息,也就在這時,一道平靜的聲音響起。
“宮院主劍道有成,可喜可賀。”
什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