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隊又一隊烏桓人的使者前來哭訴懺悔。
“求蘇將軍饒命啊!”
“我等一直忠心大漢,乃是被那逆賊丘力居脅迫,不得不從啊!”
“如今我等自知有錯在先,罪孽深重,願歸順朝廷,懇請將軍饒恕我等性命啊。”
為首的使者顫抖著聲音說道,雙手呈上一封封書信,那是他們各自部族首領的投降書。
這一幕看得帳中的公孫瓚和牽招等人是嘖嘖稱奇,感慨不已。
誰能想到呢。
在這短短幾天之間,這位蘇君侯竟然又乾成了這麼一件大事。
根本不需要他們出力,以那麼點人數,在如此短的時間裡,打的這麼烏桓人是望風而降,俯首稱臣。
尤其是那公孫瓚,明明不久前,這些烏桓人還在叫囂要殺光他們,將他團團圍困。
想他也與烏桓人交戰多年,雖然名聲不小,但像蘇曜這般徹底擊潰對方的士氣,讓對方如此恐懼,爭先恐後的前來投降。
牽招也是輕歎一聲,感慨萬分。
終於明白了當日劉玄德為何如此追捧此人。
這位蘇君侯,不單單是戰場上那絕世的武勇,他更懂得利用形勢,分化瓦解,從精神上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誌。
這種戰術的運用,比起單純的武力征服更為高明,也更能體現一位將領的真正實力。
然而,相比於其令人歎服的能力,這位蘇君侯的甩手掌櫃行為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戰鬥以及一些重大事項外,這蘇君侯就是把事情一吩咐然後就不見了人影
於是乎,營中的牽招咳嗽兩聲,暫代不在此處的蘇曜,對使者表態:
“爾等既知罪孽,便應明白朝廷法度不可輕犯。”
“歸順朝廷,非是爾等乞求之恩典,而是爾等唯一的生路。”
使者們連連點頭,眼中流露出劫後餘生的慶幸。
他們知道,隻要那位蘇將軍能點頭,他們的部族便能保住一線生機。
“不過,歸順朝廷並非隻是口頭說說而已。”牽招冷聲道。
對此,這些人當然是懂事的,沒人蠢到空著手來此。
於是乎,他們紛紛爭先恐後的送上了糧草物資還有地圖情報,甚至還表示願意送上質子並且出兵助戰。
看著眼前這些烏桓使者們紛紛獻上的誠意,牽招和田疇等人對視一眼,滿意之餘還有絲驚訝。
他們明白,這些烏桓部落的歸順不僅僅意味著物資上的補充,更重要的是這些部落背後所代表的勢力與情報網絡。
這對於接下來蘇曜即將展開的軍事行動來說,無疑是一大助力。
“好,爾等既誠心歸順,朝廷自會給你們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牽招沉聲道。
“不過,爾等需謹記,朝廷法度森嚴,若再有背叛之舉,定不輕饒!”公孫瓚道。
使者們連聲應是,紛紛表示將謹遵朝廷法度,絕不敢再犯。
接下來,牽招和田疇便忙碌起來,安排使者們回去傳達消息,同時著手準備接收這些歸順部落的物資和兵力,為接下來的軍事行動做好充分準備。
很快,一支由不足三百漢兵加一千餘烏桓義從輔兵的隊伍便組織完成,在蘇曜的率領下即刻開拔,向著平剛前進。
這支隊伍一路來規模越來越多,等到平剛城下時已經足有三千餘人。
平剛城中,驟聞此信頓時是一片混亂。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