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這才是他的本來目的吧。”
“有沒有可能,他是虛報戰果呢???”
公孫紀是真不信啊。
烏桓人有多難打,他同族那個才華橫溢的公孫瓚的經曆已經明白無誤的告訴了他們。
這蘇君侯上一次剛剛靠一場偷襲,以弱勝強,生擒丘力居已經是驚世駭俗。
現在,這距離上次捷報不過半月間。
他這又是破平剛,又是破鮮卑。
怎麼可能?
那鮮卑人可是比烏桓人還厲害的強敵啊。
自那幾十年前檀石槐橫空出世後,大漢便是連戰連敗。
沒有一次在成規模的戰鬥中,取勝於鮮卑。
現在告訴他們,這蘇君侯不但贏了,而且還抓了他們整整一個部落的人???
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這簡直是離譜媽媽給離譜開門,離譜到家了啊。
不但劉虞和公孫紀如此,那行伍經驗的鮮於輔、鮮於銀等人更是一臉懵逼,不敢相信。
曹掾魏攸見此苦笑兩聲,拱手道:
“劉使君,諸位同僚。”
“此等大事,蘇君侯如何敢謊報軍情?”
魏攸打斷了公孫紀的質疑,語氣堅定:
“蘇君侯素以誠信著稱,且其戰績曆來有目共睹,非憑空捏造之人。”
“再者說,若蘇君侯真有誇大其詞之意,他大可不提物資支援之事,直接上報戰功豈不更為方便?”
“但他非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直言不諱地請求援助,這恰恰說明了他對戰況的自信與坦誠。”
劉虞聞言點了點頭,心中的疑慮稍減:
“魏攸所言極是,蘇君侯絕非浮誇之徒。”
“然則,此等戰績確實太過驚人,本官一時難以置信也是人之常情。”
公孫紀見劉虞態度有所鬆動,也不再堅持己見,但仍是心存疑惑:
“即便如此,那禿發部全族近萬之眾,蘇君侯又是如何做到如此迅速且徹底地將其俘獲的?”
“而且,他既俘虜了這些人,卻又不運往後方,反而擅自扣下發往遼東。”
“此舉,也是大大不妥啊。”
魏攸頓了頓,見抄報內容簡介,並無細節,隻得自作猜想:
“公孫從事有所不知,蘇君侯用兵如神,擅長以少勝多,出奇製勝。”
“此次平剛之戰,他或許正是利用了鮮卑人內部的矛盾,以及地形之利,加之將士們用命,方才有此大勝。”
“而且,蘇君侯麾下猛將如雲,智謀之士亦不在少數。他們齊心協力,共克時艱,取得如此戰績,雖出乎意料,卻也在情理之中。”
“至於俘虜的處置”
魏攸略有頭疼,但他頓了頓還是解釋道:
“遼東地廣人稀,邊防薄弱,蘇君侯又兼遼東太守之職,就地處置既減少了運輸的損耗,又能為遼東的發展貢獻力量。”
“此舉雖顯大膽,卻也不失高效。”
“畢竟,看他來報的說法,顯然他是深困財政之厄,不然也不會急發信請求使君派出人員和物資接濟。”
聽了他的話,劉虞微展,點了點頭,便準備開始著手安排人事和物資調動。
一方麵響應蘇曜,一方麵也實地探查一下前方軍情,了解下那邊的具體情況和俘虜安置等事務。
就這時,公孫紀不鹹不淡地插了一句:
“往日沒見魏曹掾與那蘇君侯有何往來啊。”
“怎地今日,倒見你一直在為這蘇君侯說話呢?”